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9页 (第2/2页)
了一会儿,道,“mama会去和别人换rou,换了就拿回来。” “都是换的?她都不养什么鸡鸭吗?” 明明:“mama养了,就在院子里。” 吕邵闫得到满意地答复,把干馍扔了过去,转身离开。 这边楚龄打听到,这村子里每户人家最少也是生三个小孩,低于三个是要交罚款的。 孩子也是真的多,基本路上、田野里,树下,到处都能看到小孩子的身影。 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这个村子里都是小孩和青壮年,要知道一般留守儿童的村子都是老人在抚养,青壮年出去务工,这些人是怎么回事,竟然反了过来? 小孩最大的只有八岁,青壮年基本都在三十多左右,最大的看起来也才三十五左右的样子,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气十足。 再联想到村子里到处都能看到的小孩子,楚龄内心充满了疑惑,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楚龄想了想,试探着拦住一位赶路的村民,出声道:“那个大叔你好,我有点事想问你。” “大叔?你叫我大叔,你这小伙子怎么回事,一点规矩没有!”面前的中年人看着楚龄怒气冲冲道。 楚龄一愣,摸了摸头发,这是嫌自己喊老了?他迟疑道:“对不起,那大哥?” “还有没有点教养,我今年都六十八了,你喊我大哥?” 这下楚龄是真愣住了,他待在原地,怔怔地看着面前说话中气比他还足的男人,他竟然六十八? 怎么会这样? 听到这句话,陆危行也眯起双眼,打量起这位六十八岁的中年人,穿着一件灰色的羽绒服和长裤,走路健步如飞,说话中气十足。 怎么看也看不出来已经六十八。 联想到村里处处透着怪异,楚龄迅速整理好慌乱的情绪,歉意道:“对不起,是我不会说话,大爷是我不好,我想问点事情。” “为什么村里那么多小孩子啊?” 那人奇怪道:“多?哪里多了,你不知道孩子多的好处!” 陆危行笑道:“有什么好处?” “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养了儿子吃喝不愁。” 一开始楚龄他们以为只有这一位,可又敲开几家村民的院门后,才发现村里所谓的老人竟然在六七十岁左右。 而且关于他们的问题,和先前那位大哥的回答大同小异,来任他们再怎么问,那些年轻的老人也不说话了。 他们顺着村子往前走,意外的在村头发现了杜松树,一大片茂密的杜松树林。 来得那天天色晚,又催着他们进村,楚龄没有注意到,现在一看,才发现这杜松树是何等的壮观,像是一道护栏种植在村子的周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