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_第1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1节 (第3/3页)

县监捕驱逐蹂践田舍民不聊生谨按春秋书螟为哀公赋敛之虐又汉儒推蝗为兵象臣愿令公卿以下举州府守臣而使自辟属县令长务求方略不限资格然后寛以约束许便宜从事期年条上理状参考不诬奏之朝廷旌赏録用以示激劝

    一附郭乡村即印刷捕蝗法作手榜吿示毎米一升换蝗一斗不问妇人小儿携到实时交支如此则回环数十里内者可尽

    第一百一十一章

    王旦进宫来时,赵恒心情难得不错,正在研究道经。

    即使被打扰了,他也不恼,而是笑着招呼王旦:“近些年来,倒是没见王相这般焦急过了。”

    王旦却笑不出来,沉默地行了礼后,便将陆辞的奏疏双手奉上。

    “又是那小饕餮的?”

    赵恒瞥了眼上奏疏之人的名字,笑了笑才接过过,结果只翻了几翻,碰触到触目惊心的‘蝗患’字后,脸色很快严峻下来。

    诚如陆辞在奏疏中所言的那般,左藏库大火,无数珍藏被付之一炬,如此损失惨重,又如何是轻易能恢复过来的?

    倘若再迎来一场蝗灾,哪怕只影响数州,所需拨下的赈济,也是无比沉重的负担。

    等赵恒近乎屏息地将奏疏读完后,已是心惊rou跳,茫然无助。

    在奏疏之中,陆辞未有过只言片语,而赵恒与王旦却是心知肚明的,为此发虚的,还是另外一点。

    先是忽如其来的熊熊大火,后是蓄势待发的可怖蝗害……

    二者接踵而来,波折不休,莫不是真是上天当真有灵,对他近些年来轰轰烈烈的造神渎神之举表示震怒,才接二连三地降下灾害?

    左藏库大火时,赵恒虽心痛,尚能缓过气来。

    随着大半年一晃而过,也淡忘得差不多了。

    但让人闻之色变的蝗灾,却充分将之前的惧意一同唤起,卷土重来。

    见赵恒精神恍惚,王旦出声了:“依臣之见,陆知州所言虽不可尽信,但亦不可不信。”

    赵恒半晌方才回神,虚弱地点了点头,道:“朕明日便着人筹备开坛做法,祈求上神庇佑。”

    王旦狠狠地皱了皱眉。

    他几乎不敢相信,皇帝竟糊涂至此,顽固至此。

    明明一手cao控了 ‘天书下凡’的闹剧,却还死撑着要闹开坛做法,祈求根本不存在的神仙的庇护。

    若无神仙,此举不过为浪费财力物力,使本就不济的民力雪上加霜;若是真有神仙,还公然开坛祭祀,岂不是冥顽不化的挑衅亵渎!

    关乎国体,岂能如此儿戏!

    王旦强忍着咳了声。

    他心里是一千一万个不赞同,但也知皇帝此时有多么惶恐忧惧,听不得半点否决。

    他若疾言厉色,便无异于将皇帝往王钦若等善于逢迎、毫不在意百姓死活的jian人身边推。

    王旦很快平复了心情,温声宽抚道:“陛下所言极是。然凡事需先求己,无策方求助神佛。现入冬才数日,一切尚早,不妨先照陆知州奏疏中所言那般,下令使各地进行排查,看是否有飞蝗虫卵埋藏土下,再定策略。”

    赵恒犹豫了下,考虑到若真有蝗灾的严重后果,还是点了点头。

    见官家答应下来,王旦却未跟着心安。

    他在离去之前,又进行了一番宽抚。

    但在见到官家脸色和缓,真要放下心来时,又话锋一转,重新将灾祸之害再三强调,使对方生不起轻视之心。

    如此反复几遍后,王旦才携事离去。

    目送王旦匆匆离去的背影,官家仍是心烦意乱,便招来常能说些心里话的王钦若,将奏疏里所报的蝗患之事,与其说了一说。

    怎么又是陆辞?

    人都去到连通判都不必配置的小小汾州了,兴风作浪的本事,倒是一点不减。

    而且将其奏疏呈上,怎么又是王旦?

    王钦若心念电转,面上却不露分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