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_第1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节 (第2/3页)

据理力争,将他扶持上帝位,又在澶渊之盟里力挽狂澜,保住大宋河山,有着数次定乾坤的赫赫功绩的寇准,就是由当年满心都是对他的信任的自己,所亲手捧上去的。

    后又如何了?

    赵恒拧紧了眉头。

    他当初爱惜陆辞的殊才奇赋,不惜对其屡屡进行破格提拔,甚至将其任命为东宫官,侍于太子身畔,是想让尚且生嫩的太子渐渐学会驾驭英才。

    却并不愿见允许陆辞反臣为主,转而主宰赵祯的行事的。

    即使陆辞与寇准的性情截然不同,前者在为臣一道上,看似是远比后者要晓分寸,赵恒还是绝不愿见赵祯有一丝一毫的可能,会重蹈他的覆辙。

    特别太子还是众所周知的软性子,一旦叫陆辞掌握住,就连翻身的机会都难得了。

    林内臣对赵恒心里的另一层忧虑一无所知,只见官家说着说着,忽就蹙起眉头,好似正盘算着什么,便明智地不再发表看法,而是上前专心为其按起肩来。

    只在瞥到官家阴沉沉的脸色时,他忍不住心头咯噔一下,暗叹陆辞这一路风头太盛,果然会惹麻烦。

    在是否要向陆辞通风报信的问题上,林内臣犹豫许久,还是决定按兵不动。

    若是陆辞瞧不出自己处境凶险,那也注定难以走远的。

    天禧二年末,被任命为秘书监后却还没去过秘书省一趟,只专心将原先搁置的绘制《汴京万华图》的旧务完成后的陆辞,就在十一月初的一天,忽然呈上一封奏疏。

    赵祯习惯了从自己的小夫子处得到让人耳目一新、又行之有效的有趣建议。

    在亲手展开时,他面上还是笑吟吟的,内心更是充满期待。

    当看清楚内容后,他就只剩愕然,近乎茫然无措地看向陆辞了。

    对于赵祯的反应,陆辞不言不语,仅是俯身,深深揖了一礼。

    ——让所有人都感到出乎意料的是,风头正盛,炙手可热的新贵陆辞,竟要请求在这腾云直上、正要大展宏图的时刻,告假三月。

    理由也很充分:陆母身体略有不适,为人子自当回乡探望,亲自照料。

    不知他葫芦里在卖什么药,便有人试探着假意挽留他,问他在京中既有房宅,也有官职在身,帝都更是良医众多,何不将娘亲进京,却要他亲自回密州去?

    陆辞毫不犹豫地答道:“娘亲本就年迈,现身体有恙,更经不得车旅颠簸,亦不愿远行。”

    别人于是知晓,陆辞并非是装模作样,而是铁了心要回去了。

    事发突然,莫说是其他朝官们了,就连与陆辞同吃同住的柳七他们,也没提前得到半点消息,就被砸了个头昏眼花。

    狄青一脸如遭雷劈,整个人都懵了。

    而柳朱二人固然震惊,但很快就回过味来。

    柳七心里不舍失落,却也知此着暂避风头,亦是以退为进,比在京中扛风受浪的要好上不知多少,嘴上则调侃道:“人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倒好,直接躲回老家去了。”

    四周并无下人,陆辞也无意瞒着几位至亲的友人,坦然相告道:“你当我的麻烦,只会来自朝堂之中?”

    柳七一怔。

    朱说请叹一声,眸光微黯。

    狄青微有所感,左看看右看看,并不吭声。

    陆辞神色平静,意味深长道:“我再不避避,说不定就走不了了。”

    他毫不怀疑,再放任小太子的那难以推拒的一番好意发展下去的话,还在上头喘气,且对手中权力的缓慢流失和转移感到警觉的官家赵恒,早晚要对他起杀心的。

    即便大宋据闻有不杀文臣的祖训,但皇帝若要毁了毫无根基的他的前程,恐怕比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