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8节 (第3/3页)
对图纸都让曹玮如此震惊,那么在混乱吵杂的榷场中两人相遇,会发生什么?曹玮会不会突然不顾一切拔刀干掉他?! 边境事件,例来没法深究,何况以曹玮之强,就算事后能准确地把帐算到他头上,李德明甚至赵恒都只能睁眼闭眼两可之间。但问题是,宋朝没有那个命! 当时曹玮遇不上他,现在曹玮己经死了。 丁谓倒台之后,曹玮立即卷土重来,他以华州观察使、青州知府的身份去主管北方重镇天雄军,之后永兴军、河阳府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但是很快他就病了,最后的官职和职所是真定府、定州都总管,彰武军节度使,一直到死,都守护着宋朝的北大门。 北宋最后一位配享太庙的武将就此逝去,宋军对于党项,甚至是契丹和吐蕃的巨大威慑力也就此消散。在他生前,党项的李德明对他敢怒不敢言,一切听之任之;契丹人的使者经过他的防区,一律慢行,不敢策马飞奔;而吐蕃人的赞普,后来李元昊的大敌唃厮啰只要听到曹玮的名字,就立即面向东方,合手加额致敬。在以后的叙述中我们要回顾当年的三都谷之战,曹玮一战灭吐蕃万余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那时起直到宋神宗年间王韶发动河湟战役之前,吐蕃人的友谊和恭敬,都是曹玮打出来的! 曹彬、潘美、李继隆、曹玮,他们是北宋年间汉地军人的象征和荣誉,其中曹玮出身名门,史称“将兵几四十年,未尝少失利。”是真正的常胜将军。但他的冒升和死去的时机都太不巧了,他没能赶上李继迁最嚣张的时候,也没能在有生之年遏制住李元昊的壮大,作为一名军人,他错过了真正辉煌壮烈的战场,但更大的遗憾却是整个宋朝和汉民族的。 曹玮死,赠侍中,谥武穆。”(《大宋帝国三百年7》) 第二百二十五章 听到陆辞轻描淡写的这句话,狄青一时还未反应过来,只习惯性地点头表示认同。 少顷,他才回过味来,倏然瞪大了眼,不可思议地看向陆辞,结结巴巴道:“公、公祖,此话当真?” “你硬要唤我为公祖也就罢了,怎还成公公了?” 陆辞随口揶揄一句,又悠悠然道:“自是作数的。只是具体同谁打,打多久,需要多少人……你作为统兵之将,全得列个具体章程,再递交予我。待我阅后予以通过了,才可发兵。” 众所周知的是,陆辞于公事上极其严谨,几至苛刻的地步。 在毫无经验,也无合适人可请教的情况下,去达到陆辞心目中的要求,可谓极其困难。 但放在从来不知惧怕艰难的狄青身上,却只会让他感到无比振奋。 滕宗谅听得目瞪口呆。 待狄青脸红红地同陆辞简单说完话,小跑着回去取落下的近期所作文章时,他不由压低了声音,凑到好友耳畔道:“你就算是哄小孩儿,也不至于这般夸张罢?倘若他当了真,日后不得你践诺,可不得好生失望!” 陆辞反问道:“你怎也不肯信,我方才说的皆是实话呢?” 滕宗谅用力地眨了眨眼,再看向面上笑盈盈,眼底却全是认真的陆辞,不由一个激灵。 ——他这友人,怕不是疯了! 不过片刻前,他还担心着修寨增兵的动静会否太大,惹来周边势力不满。换来友人对扩展疆土野心的开诚布公后,不是也达成了目前时机还未成熟、需继续筹备的共识么? 怎就眨眼功夫,狄青一表露出练兵的愿望,友人就瞬间改了主意,被色迷心窍似的将出征之事提前了那么久?! 滕宗谅实在憋不住了:“你再宠青弟,也绝不能拿这军机要事作儿戏!实在太荒唐了!现今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固然反对养虎为患,然现官家重病,太子尚幼,无论如何也不是宣战的时刻!届时哪是他说小打小闹,其他人就愿配合你做个睁眼瞎的?” 陆辞好笑地在他背上拍拍,给他顺气,解释道:“我可不是宠青弟,而恰恰相反,是要磨砺他。你当我这是那么好通过的?” 等狄青真拿出个可以入目的计划来,少说也要一年半载了。 而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狄青需进行无数场实地演练,考察,再对敌情进行侦查、摸索,以及对战术的研究,思考,还少不得请教身边老将…… 让过去只是追随在曹玮、他、甚至李超身后,做一骁将的狄青,发展出一览全局的领将观,可不是容易事。 滕宗谅哼哼了声,到底安心了:“你有成数便好。” 陆滕二人的对话,狄青自是不得而知的。 他唯恐叫公祖久候了,小跑着回到营房后,就闷头一顿疯狂翻找,直接就将训练后刚洗浴完、正懒洋洋躺在上头剔牙的高继宣给掀翻了。 高继宣猝不及防下,差点没滚下塌来:“狄兄!你这是作甚!” 狄青面不改色:“找文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