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0节 (第2/3页)
子上去的离谱念头。 在确定完先帝的遗愿后,朝臣们纷纷离开了缠绵病榻数年,身死魂消的赵恒,跟随在首辅李迪的身后,进入到参政大殿之中。 纵使面上皆装出一派哀痛,可说白了,赵恒远离庙堂、卧榻不起的这几年过去,太子又是一派雷厉风行,群臣对官家的印象,已颇为模糊了。 以寇准为首的实干派,更是觉得比起总是稀里糊涂,突发奇想的赵祯而言,年富力强,又积极进取的太子,显然要好上太多了。 现皇帝驾崩,太子继位,一切顺理成章。 又因太子无兄弟存世,对继位人选,自是毫无争议;后位亦是空悬,其生母又是个性子懦弱、出身卑微的,并无强势后族出来横加干涉。 这么看来,赵祯的继位,竟是场近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和平过渡。 等文武百官由李迪率领着,进到殿中后,便依矩躬身,对坐于垂帘后的新帝恭恭敬敬地进行朝拜。 身着皇帝朝服的赵祯缓缓抬眼,俯视群臣,温声道:“诸位请起。” 他面上尤有稚气未脱,却再无人敢把他小觑了。 一切尘埃落定。 从今往后,大宋官家,就是赵祯了。 只是这么一位沉稳的太子……新帝,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进行具体封赏,而是先给远在秦州、注定消息滞后的小夫子去了封简短的信。 对信中所提之事,他也是苦恼已久了。 陆辞收到信后,还来不及为赵恒驾崩之事感到震惊,就险些被小皇帝的烦恼给逗笑了。 也许是受够了先帝在位时、所取的那些乱七八糟诸如‘大中祥符’的年号,对登基后头个年号的确认,赵祯是慎之又慎的。 宁可普普通通,也不好玄鬼之说。 赵祯尚未宣之于众的备选,是清一色的‘寻常’、‘普通’、‘安宁’、‘安泰’…… 第二百二十七章 许是对那场长达十数年、轰轰烈烈、劳民伤财无数的天书造神闹剧感到心有余悸,即使在新年号的选择上有着矫枉过正之嫌,新登基的小皇帝还是一意孤行了一回,执意择了‘寻常’为年号。 说到底,年号本身不过是为图个吉利名头,才令似诸如‘神龙、元凤’、甚至先帝便有那不伦不类的‘大中祥符’。 正因如此,小皇帝的另类坚持,并未换来朝中过大的反应。 纵使以‘寻常’为年号,未免显得太不‘寻常’,群臣在感到哭笑不得之余,也不过有寥寥数人递上奏疏,予以简单劝导而已。 见新帝心意已决,遂就此打住,随官家之愿了。 比起只要别过于出格,便无伤大雅的年号,众人更为关心的,显然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封赏。 于是,寻常元年元月。 依循惯例,新帝继位以后,在正式地筹备治丧下葬之前,最早发布的命令无一例外地都与封赏有关,赵祯亦不能免俗。 万事孝为先,他先从被自己唤了十余年的“李娘子”,相见亦不识的生母李宸妃开始。 在先帝后位空缺的情况下,他理所当然地将李宸妃的位阶晋为太后,移居先太后曾居的西宫嘉庆殿。且在天子尚未娶妃的情况下,将由李太后先代为执掌后宫事宜。 对前者群臣并无异议,只在后宫权柄尽数落入李太后手中后,才颇有微词。 但仔细一想,后宫经刘娥这些年的‘精心筛选’,不说甚是空虚,所剩嫔妃皆是清一色的安分守己,老实度日,貌不惊人。而属于新帝的妃子,则…… 一个都无。 当朝中重臣猛然意识到这点后,纷纷大吃一惊。 其实也不奇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