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4节 (第2/3页)
,也不至奇。” 赵祯听得瞠目结舌,不可思议地连连摇头。 连曾得先皇御口戏称颇重口腹之欲的‘小饕餮’的小夫子,都从未用得这么讲究过! 再思及,担了‘饕餮’这一受人调侃的戏称,但所用过的‘珍馐’,哪怕算上先皇心血来潮所赐下的简单御膳,加起来都远抵不过这一道‘羊头签’的‘珍’字……这会儿却还在那大荒北为国为民,日日吹大风受苦的小夫子…… 赵祯是既感到与有荣焉,又是抑制不住的心酸。 这么一比起来,他的小夫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根本没吃过这些佳肴,却担了那恶名! 赵祯清楚记得,小夫子最津津乐道的,便是京中大小集市街巷中,那些个位置隐秘、物美价廉的有趣小食。 且小夫子宅中,仅得庖子一人,也非是名庖,而是由小夫子亲手口授些自己琢磨的菜式,一点点教出来的。 再一想起,小夫子一年里所谓最奢侈的几回,也不过是从樊楼叫些做好的酒菜送到宅中,再者,便只剩宫中偶尔送去的御膳了。 像羊头签那样豪奢的菜式,却是从未尝过的! “唉!” 赵祯越想越觉心疼。 要不是小夫子远在西北,他几乎都想立刻找寇相借走厨娘,也炮制出一模一样的宴席来,送去陆辞宅邸中,犒劳犒劳受苦受罪的对方了。 陆辞浑然不知,那位曾经的温柔学生,已在一通脑补后,将他这‘小可怜’给心疼上了。 在现代时,也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哪怕是再讲究的山珍海味,各地难寻的奇馐,都不曾少食。 自打到这大宋年间,他在饮食上不似往常讲究精细,但胜在食材自身的优越,再辅以他亲手调教出的厨子的做法,调烹过后,一样勾人食指大动。 譬如此时猪rou价贱,为贵人所恶,贫者亦不喜食,创造出‘东坡rou’这一菜式的苏轼怕是还未出世,但对陆辞而言,却绝无可能难得倒他的。 “……” 小皇帝这是在做什么? 他反反复复念了几次,着实还是搞不清楚,小皇帝之所以给他寄来这么一封长篇大论地形容‘羊头签’等菜肴美味程度、又催他回京的信,究竟是受了何人启发。 是想勾起他馋虫,以美食诱惑他早些回京么? 陆辞在随意地猜测一阵后,也就好笑地摇了摇头,不再纠结这桩小事了。 他将小皇帝的信先收好,放在暗格之中,再从中取出用火漆印严密封上的密信,放在烛上略微一烤,就映现出用橘汁写下的暗号来。 信中内容极短,仅简单地告诉他,党项李德明之子元昊,近来行踪飘忽,常常出府。经刺探,查明是在某处暗巷小阁中,打着宠幸歌妓的名号,与两名宋人密会去了。 ——宋人? 陆辞挑了挑眉。 他对历史的记忆实在是模糊不清,只隐约有李元昊此人曾兴风作浪的印象。 但具体是怎么起的风浪,就一无所知了。 这么看来,竟还有‘宋jian’从中作祟。 烛火明灭,小幅度地跳跃在陆辞若有所思的面庞上。 他的食指指节,有节奏地轻轻敲在木桌上,心念电转。不知过了多久,他骤然止住将将要再叩下去的指节,披起随意搭在椅背上的大氅,就往外走去。 李元昊自以为他谨慎起见下,进行的暗度陈仓,势必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却不想有一双双来自秦州的眼睛,已紧紧地将他的一举一动给盯上了。 自打半年前,陆辞就从他骤然减少的前往榷场的行踪轨迹中,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李元昊这人,虽性情阴晴不定,却是个自诩有雄才大致的,对于美色,更向来颇有节制,如今却连榷场都鲜少亲自盯着了。 抛开李元昊当真遇上难得一遇的红颜祸水,色迷心窍的微小可能不提,余下的线索,统统指向另有图谋上了。 再看李德明对李元昊极为器重,在其余数子无能的情况下,明摆着要确立他承嗣的架势,这些见不得光的小动作,自然不可能是为提前篡位做筹备,而恐怕是针对大宋的了。 陆辞命人加紧了调查李元昊的力道,然李元昊极其小心谨慎,每回仅带固定的心腹数人,非议事时也派兵士将那秘宅守得密不透风——既是为防着里头的人耍花样,也是为防止走漏风声,一时间让细作无从下手。 直到半年过去,自认天衣无缝的李元昊略微放松警惕,才有了细作的可乘之机。 对此做梦也不可能想得到的李元昊,在得到兵士通报后,便风尘仆仆地往李德明处赶。 一进屋,身上的冰雪寒气就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