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7节 (第1/3页)
届时不论是做得激烈一些,任这人被掳去‘一日游’再救回,令其切身体会到事态严重性;还是及时制止,叫党项空手而归,只让人质单纯受一场惊吓,只要身临其境,都绝对要比单纯文字叙事要‘生动形象’多了。 况且自秦州在他主张下重开榷场以来,党项和宋辽之间的贸易越发密切,所涉的财赋税也跟着水涨船高……之前的风平浪静,还得归功他有意做了遮拦、免得有想分一杯羹的人横加插手,现只要主动上报,绝对不愁找不到重员来督查的由头。 这位重员,若不是转运使,便多半会是户部的某位大员了。 “听着不错。”陆辞心念电转间,已有了计划的大致模样,笑看狄青道:“此策若成,功尽在你。” 狄青摇头:“我不过随口妄言,绝不敢居功。只是……” 陆辞大方接道:“尽管说来。” 狄青踌躇再三,还是小声道:“若要派人乔装打扮,埋伏在榷场中的话,公祖可否让万胜营也掺一手,添几人进去?” 不等陆辞回答,他已赶忙保证道:“旁人不可尽信,我绝不敢带,若只是添他们两人的话,我敢以性命担保,是绝不会坏事的。” 在旁边使劲儿眨了半天眼的高继宣闻言,一口气刚松了一半,就又重新提了一口上来。 被高继宣眼巴巴地看着的陆辞,听了这一意料外的请求后,不禁失笑道:“你既已将我的谋划给猜了出来,我又怎么可能说‘不’呢?” 如愿得偿,即使是向来脸色罕有变化的杨文广都忍不住扬起唇角,三人联袂,欢天喜地地走了。 将这几个青史留名、现却还未露头角的小将送走后,陆辞便即刻追加了几封紧急军报,叮嘱人务必快马加鞭,追上片刻前发出去的那几封,要保证一同抵达——既要阴一回自己人,可千万不得走漏风声了。 陆辞对曹玮会守口如瓶这点,自是充满信心。 而对小皇帝能否憋住话去配合计划,也有不少把握。 毕竟……陆辞认为,处于这年纪的小郎君,别看面上再沉稳,心里难免都对恶作剧情有独钟。 若信纸也能开口说话的话,便能充分证明,仅是做了一段不长不短的时日的东宫授课官的陆辞,对于昔日学生那的正经外表下所掩藏的小心思,的确是揣摩得颇为清楚的。 因两封急报前后脚抵达,读了头一封刚惊得拍案而起,正要让内臣去请中书省诸臣属前来议事的赵祯,在读了后一封后,霎时就冷静下来了。 他将两封信翻来覆去读了数遍,面上慌乱和茫然交替……到飞快冷静下来。 在确定不曾遗漏过任何内容后,他几乎连半点犹豫都不曾有过,就决定要配合陆辞演这场好戏了。 只是在具体选谁前去受这场惊吓时,赵祯才真正迟疑起来。 可不是他想借此良机小小整治一下的、那些倚老卖老、没少给他小鞋穿的臣子们太少,而是人数甚众,一时间竟不知挑哪位好了。 赵祯一时间没能拿定主意,又很快到了早朝的时辰,他心念一转,索性将陆辞在心中所安排的那一‘借口’,直接抛出。 按律,知秦州的陆辞,当按季将账簿呈送至户部,再由户部官吏对帐簿情况进行审劾。所呈文状需得将旧管、今收、支过、见在的钱若干,物若干,起发若干,留用若干等等情况详细载明,以备户部审查。 然据这封出自秦州某位幕职官手的检举信,却称因榷场的存在,令得这一季的账簿整顿上出现难解之处,本当请示户部,再具体行事。 陆辞却刚愎自用,要自作主张,他才不得不上报天听,望朝中派人前往秘密督查。 许是因陆辞自任官以来,除却莫名触怒先帝、招来贬谪的‘天灾’外,无不是官运畅通,政绩亮眼,还永远都能逢凶化吉的姿态,以至于当有秦州幕职官检举其处理政务出现疏漏时,朝中所有官员,都没立马反应过来。 当消化完‘陆辞’这一名字,的的确确就是被谪去秦州后,鲜少再折腾事出来的那位三元后,百官脸上的神色,就变得微妙起来了。 ……这事儿,究竟是真是假? 其中又以寇准、晏殊等人的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