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9节 (第2/3页)
,郑氏哪里还有不放心的。 她喜出望外地对着下仆千恩万谢不已,更是将家中的所有积蓄取出,要塞到下仆手里去。 仆从赶紧推拒了,义正辞严地将陆辞交代过的说辞托出,才好不容易拦住郑氏塞钱的举动。 至于在欧阳修离家这阵子的家中事务……因陆氏义庄已彻底运作起来,平日除了陆氏庄园里的人,还有义庄所涉的那千余人能帮上郑氏一把,也就完全解了欧阳修远行的后顾之忧了。 捎带上学生欧阳修,于陆辞而言并不称得上什么大事。 在连夜寻来义庄各人,将手头事务分派下去后,已是子夜时分。 陆辞望了眼繁星闪烁的夜空,在案桌前静坐一阵,睡意全无,倒是忽想起什么,突然俯身,把暗格里的那堆信件全拉了出来。 他稍摸索一阵,很快就翻出了被藏在最里头的那一小摞,悉数抽了出来。 一共是十二封已被拆开、读过许多次的信,上头字迹尽是属于同一人的。 ——他的小恋人,狄青。 轻轻地摩挲着柔软的信纸,凝视着那一行行载满思念的文字,陆辞浑然不知自己面上已带了一抹极温柔的笑意。 由宋入吐蕃,走得最多的路线,就是沿着秦州往熙州,再至兰州、西宁州,最后直入青唐城的那一条。 原以为久久无法与人再见,时机却降临得如此之巧。 这也是他不甚抵触被夺情、任命为主使出使吐蕃的最大原因罢。 陆辞将这些除被拆开读过多次外、被珍重保存得近乎完好无损的信纸重新收好,小心敛入随身的行囊之中,才简单洗漱,躺倒榻上。 ——尽管还早,他却已由衷地期待起过阵子与小恋人的会面了。 半个月后,渭州驿馆。 一身着紫色官服,身形瘦削,眉目清秀的官员,身侧还围绕着十数名绿衣官员,正神容肃穆地伫立在驿馆大门处。 一行人除不时将目光瞥向城中主道、城门所在的方向外,一直不发一言,令不少路过此处的渭州百姓隐约生出一些敬畏心来,不敢朝他们处公然张望,只隐蔽地瞥上几眼。 对于他们,百姓们并不算太陌生:早在三天前,这一行官员就已抵达了,当时架势那可不小,不仅让知州通判联袂出城相迎,随行的还有上百名高大威武的军汉,护送着十数俩载满铜箱的马车。 尽管瞧不到那铜箱里具体装了什么,但从这偌大阵仗,以及竟连马车也能动用的形势看,也不难猜出是价值不菲的贵重物件。 一些个消息较为灵通的,则从在官衙里当差的亲朋好友口中得到了更多内情:这一行人,可是要往吐蕃出使的大宋使团! 渭州再往西行数十里,便可至西北门户之一的秦州,由那入吐蕃,倒不稀奇。 在惊叹过一两天后,对还盘踞在渭州城中,不急继续西进的这支使团,众人又升起好奇心来了。 但似今日这般,能看到这群大官们全体出动,正装似等着的人……究竟能是谁? 有人看出了些许门道,生出猜测之余,也更感到猫爪挠心似的好奇了。 好在并未让他们‘煎熬’上多久,他们所期待的答案就已自现—— 当城门那处忽然变得喧闹不已时,那面无表情地等着的紫袍官员,就清楚九成九是他所等待的人现身了。 “到底是摅羽,”他心里好笑,冲身侧一官员道:“不论去哪处,都能闹这大阵仗来。” 被他问到的那官员也毫不意外,唇角高高上扬,诚心诚意地附和道:“可不是么?”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翻身上马,领着也纷纷上了马背的其他绿衣官员,慢悠悠地迎上去了。 未走上太远,那骑在高头大马上,后头不远不近地缀了一辆驴车,因未戴帷帽,而惹得城中人——尤其未嫁姑娘家们——脸红惊呼的俊美郎君,正是他们深为熟悉的友人。 陆辞面上挂着淡定从容的微笑,心里却将刚才因贪图凉快、而未跟欧阳修一起坐在驴车中,选择了骑马吹风,就导致了帷帽坠地的自己骂了几十遍。 若换做对这位连中三元的陆节度的相貌更为熟悉的汴京或密、随州的话,还不至于如此。 毕竟这位所有人眼中的乘龙快婿,已是出了名的不近女色,清心寡欲,且跟当初一穷二白的书生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