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jie会种田_第2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9节 (第2/4页)

有人,才好不容易弄回来了一批种子,总之这个米很贵就是了。”

    村里也有人不信周婶子的吹嘘的,当即就不屑地撇了撇嘴:

    “就一个大米而已,能有多好吃?什么失传的皇室贡品,不过就是那些无良商家打的虚假广告而已,搞个噱头炒作,然后把大米价格抬高,这不就是这些商家的目的吗?”

    周婶子被这话气得够呛,也懒得再搭理这些人了,一转身就气鼓鼓地回去了。

    倒是刘子叔站在一旁没有说话,他比这些村民都要了解姜沁渝,知道这丫头是个很有成算的人,如果这个米不特殊,她绝对不会在几个月前就跟他商议,甚至想要来年号召整个村里人都种植这种大米。

    不管怎么样,这些稻子眼看着就要熟了,等到一收成,自然就能见真章。

    不过,现在消息已经传出来了,保不齐就有那生出了小心思的,说不定会对姜丫头的这一批稻子做手脚,看样子还得去提醒一下那丫头,不要把这事儿给疏忽了。

    姜沁渝还计算着十一月中旬的时候碧梗米收获了,就把村里人都宴请到家里来尝一尝这个碧梗米的味道,结果这才十一月初呢,她这梯田里种植碧梗米的消息就已经走漏出去了。

    这样一来,刘子叔提醒她的事儿,就不得不让她引起注意了。

    “我知道了,在稻子收割之前,我会找人回村里守着的。”

    姜沁渝也怕村里或者其他村有人对她的这些碧梗米动手脚,不说别的,就村里她那个大伯还有彭万里一家,就让姜沁渝心生警惕,这一批碧粳米是示范样本,眼下这关键时刻,是绝对不能出问题的。

    虽然水库那一带,姜沁渝已经装了很多电子眼,但真要有人从中使坏的话,恐怕等她赶过去,损失也已经造成了,就算追究对方的责任,也是来不及了。

    所以一接到村长的电话,就迫不及待地往明罗村赶,姜爸姜妈则被她留在了半山别墅那边。

    姜爸倒是想去给她帮忙呢,但姜沁渝哪里用得着?她连连摆手拒绝道:

    “不用,你们就留在这儿吧,我回村里也不是自己动手,雇人守着呢,爸这情况也不能干体力活,妈你也一把年纪了,这些地里的活就不用再做了,等稻子收成的时候,我专门请人去收割,都不用我自己cao心,就更是用不上你们了。”

    姜爸姜妈听到这话,才不再坚持了。

    回到村里,原本还在议论姜老大姜老二一家的那些恩怨和八卦,对姜爸不是姜奶奶的儿子一事十分感兴趣的那些村民们,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沉淀,再加上正主都不在村里住了之后,就开始慢慢转移关注力,把重心转移到了今年晚季稻的收割上。

    这时候,姜老二家又爆出了新闻,他家大丫头在明罗山水库那边的梯田种植出来的稻子,居然是新型绿米,虽然还不知道这个米到底味道怎么样,但是光看那梯田里的稻穗的长势,就知道这些梯田的产量不低,差不多有他们在水库下边的良田的产量高了。

    这在往常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种植杂交水稻的时候,梯田水稻的产量一般都只能达到正常良田的七成左右,这还是收成好的时候,要是遇上雨水不丰连续干旱,这些梯田基本上就没什么产量了,连良田产量的三成都难。

    这也是为什么,明罗山水库的这些梯田,会比水库下游那些良田的租金便宜这么多,承包价格差不多是连同水库半卖半送的差不多。

    但现在,这姜家大丫头种植的新型水稻,居然让这些梯田的产量一下提高了这么多,这能不让明罗村的农民们激动和好奇吗?

    连梯田这种贫瘠又缺水的土壤,都能种植出这么高产的水稻作物,那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是种植在良田里的话,产量还会更高?

    只要想到这个可能性,村里的农民们就坐不住了。

    如今新一代的年轻人基本上就没几个会种田的,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大部分还是留在村里种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这些中年人农忙时节就种田,农闲时候就外出打工,但每年的年收入都不算多,对于粮食的产量自然是看重的。

    做同样的工种干同样的活,但水稻品种的差异,会让粮食的产量天差地别,对于农民来说,难道谁还嫌弃自己的粮食产量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