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墨繁华_第230章:转述,西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0章:转述,西风 (第2/2页)

都遣出去了。

    朱夫人满意地看着小女儿,颔首道:“太子妃前段日子才转危为安,本就该好好歇着的,你做得不错。”

    朱云月垂头不语。

    朱御史也没打开巴掌大点的盒子,而是手里举着,看向女儿,“这个可是太子妃让你送来给为父的?”

    朱云月回过神来,摇头道:“里边是太子妃赏赐给女儿的门面,不过太子妃特意指了一下……”说着,她便起身走过来,把盒子打开,指着她放回原位的夹板,“太子妃当时便指了指这个地方。”

    朱御史的目光,就紧紧随着她的手指而动。

    朱云月小心地把夹板上的步摇和手镯拿开,随手放在一边的桌子上,小心地取出夹板,“方才女儿身边的琼画拿着这个盒子,在前院摔了一下,女儿才发现这个夹层有点古怪。”

    夹层的薄木板用红布包着,而红布并非是贴上去,而是绣上去的。她指着隐约有突出的一面,继续道:“里边应该是有一张纸,得用剪子剪开。”

    朱御史略显严肃地看向自己的夫人,后者会意,起身去隔间取剪子了。

    朱御史把手上的盒子放到一边,问道:“太子妃跟你说什么了?你可有问太子妃墨家人为何离京?去哪里了?墨大人又如何了?”

    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朱云月抿了抿嘴,退后一步,才认真地回答:“太子妃说的,墨家人去了南方,说南方的水土养人,是为了让墨大人能好好养病。至于具体去了哪里,太子妃并不愿意说。”

    停顿了一下,朱云月面露犹豫之色,终于还是决定了:“太子妃的意思是,她怕墨家的人还在京中的话,会让宁国公再有可乘之机。”

    “再有?宁国公?”朱御史惊讶道。

    朱云月颔首,“正是。”

    朱御史抬头看向别的地方,目光渐露深沉。“让宁国公再有可乘之机。”这话已经十分直白了,意思便是背后纵火的人便是宁国公。

    父女二人都理解了这个意思,不过朱御史知道的多,想的自然要比朱云月更深。当时宁国公官司缠身的时候,朱御史并不在京中。而他回京之后,朝堂上宁国公被弹劾“治家不严”,当时,太子出面为宁国公说情,最后宁国公只被皇帝轻飘飘地说了两句。

    当时的“治家不严”,指的是宁国公府的下人当街闹事。至于闹的什么事,并没有详细的内容。当时,自己因为不清楚其中内情,并没有多想。

    如今想来,或许太子是知道这事的。不然,凭借太子妃的地位和能力,要为母家做主并不难。

    “对了,父亲!太子妃还说,那个证人的事。”朱云月忽然想起来,微微睁大了眼睛。

    朱御史刷的一下回过神来,急急追问:“证人?可是那个张明?”

    “正是。听太子妃的意思是,证人并没有出事,就这两日,就会送到我们府上来。”朱云月点头,补充道:“太子妃让父亲您歇两日,装成查无证据的模样,最好是忍不住向别人诉苦。”

    朱御史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她继续说:“太子妃还说:若是此事已无转机,东风渐平,而西风起,那人们自然会更加注意西风,那么东风就能酝酿起来。”

    朱御史沉默下来,认真把这些话听进去,思索着太子妃的这些话可行的程度。

    朱夫人取了剪子回来,朱云月接过剪子,小心翼翼地沿着木板上的红布缝线剪开。

    朱御史在旁边看得也是小心,忍不住猜测里边写的会是什么东西。

    只是没想到,夹层里边的纸条有两张。

    一张写的是一个绣坊的名,这张纸的后面写了“华容”二字。

    另外一张则是写着“西风”的内容:“三年前霸占京郊南山,采石建别庄,山体崩塌,失几十性命。”

    朱御史紧攥着第二张纸,尤不敢信。南山那边都是树林,山高野物多,猎户居多。三年前的山体崩塌,山上的整个村户都没了,所有人都以为是天灾……

    太子妃这是要栽赃陷害不成?

    若是真的,那的确可算为“西风”,可要是假的,他是断然不会用的——他要让人去查!

    而第一张纸,朱云月自告奋勇,说:“女儿可否去一趟?”

    太子妃能这样写了,那就证明已经打点好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想了想,朱御史同意了,不过还提醒道::“你得多逛逛,才能进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