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7页 (第1/2页)
再说了,西施灭吴之后, 不也是和范蠡泛舟西湖不知所踪?曾经坐拥馆娃宫的美人, 莲步轻移之下都是风光无数, 裙下之臣不胜枚举,谁能想象此等绝代佳人红颜白发, 美人迟暮? ——但是有个特例,那便是妙音门的初代门主,杜抱琴。 杜抱琴自从创立妙音门以来便名动天下——不管是武学意义上的还是容色意义上的, 总之都是一样的声名鹊起——想来求娶她的人一开始络绎不绝, 几乎都要把妙音门的门槛踏平一层。 直到后来她把不少胆敢上忘忧山的人都从山顶上直接打了下去, 轻者骨折皮外伤、重者死伤自负,并且经营多年、成功地让无人敢说妙音门半句不是之后,想来忘忧山一睹芳容的登徒子数量这才骤减。 可即便如此, 在后来杜抱琴几近知天命的年纪的时候,也还是传了桩不大不小的轶事出来。 虽然忘忧山对山下的普通人来说, 已经成了不可踏足的禁地, 但周遭山峰连绵不绝, 忘忧山只是其中的一座而已;甚至如果不是妙音门初代门主杜抱琴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专门选在了这里开宗立派的话,只怕到现在,忘忧山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头呢。 所以那些家境贫寒的、真的需要上山去采摘山货的人,只要改道而行即可,妙音门也碍不着他们什么事儿。大大小小山峰无数,随便哪一座山上的物产,都要比只有个好听的虚名的忘忧山上的多。 结果好巧不巧,就在某一天,妙音门门主杜抱琴在忘忧山后山闲来无事、素手调弦的时候,被某位在附近山上采山货的年轻书生看见了。 这位书生屡次赴考却屡屡不中,家中已经为供养他这个读书人家徒四壁了,没办法,说不得让他自己也得干点活来补贴家用。 他在山上第一眼看到对面的杜抱琴的时候,当场就怔住了。两边的距离不算太远,他甚至都能清楚地看到杜抱琴的容貌,还有那被山风扬起的衣襟与长发。 这书生万万没想到这就是妙音门的门主,毕竟在大家的认知里,妙音门的门主眼下也是要知天命的年纪了,在这个年纪里,有什么人还能青春貌美一如往昔?因此他压根儿就没往“这其实就是妙音门门主杜抱琴本人”的这个方向想。 不仅如此,他的思维甚至还拐到了一个很奇葩的方向上去,由此可得读书人胡思乱想的功力或许真的比平常人要厉害不少。没看那所谓的刘郎遇仙之类的传说故事,主角全都是这些读书人么? 于是他当场就想岔了,真真地、打心眼儿里认为这是什么姑射神人、瑶池仙子,连妙音门的禁令都不顾了,一心想要上去碰个运气,想要去看看这究竟是哪位仙子,愿意谪下九天来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