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0页 (第1/2页)
不过顺口溜,孩子们只敢背地里念,若当着慕尚青的面儿,把他惹急了,又是一通疯,他们可不想再被打得屁滚尿流。 拜慕尚青所赐,周兰心也得了个“有病”的称号,原本邻居们只觉得她执拗、阴沉、不爱聊天,现在怎么看她,怎么不正常——正常人怎么会起早贪黑,每天花三个小时,送孩子上下学? 正常人怎么可能长得好看,还一直守寡没个对象? 正常人怎么可能生出那么个疯儿子? 于是街坊邻居,又达成一个共识,周兰心也有病,遗传给了慕尚青,她母子俩就是因为精神问题,惨遭男方抛弃! 这下,孩子们骂慕尚青时,把他妈也带上,多了个着力点,顺口溜也越编越长。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慕尚青读高中,学校在东城区,隔得太远,不得不住校,而以前欺负他的同龄人,要么开始打工,要么去学了技术,也很少回家。 城乡接合部,人口流动量本来就大,每年都有人来来去去,熟面孔也越来越少,那些往事,也随着人口的移动,而渐渐消逝。 不过每次慕尚青回花谢庭,依旧可以见到街坊邻居,却从不往来——明明住了几十年,但一直无法融入,不知是悲哀,还是庆幸。 楚愈把蔡老太的口述内容理了一遍,不管是明说还是暗示,大约是这些意思,和顾渺之前做的询问笔录,差别挺大。 顾渺询问的其他三个邻居,多是环绕慕尚青的精神问题,强调和他家不熟,而蔡老太则是把街坊邻居的反应,都说了一遍,她没纠结慕尚青的精神问题,而是其他人对他问题的态度。 两种口述比起来,楚愈更相信后者。蔡老太因为口舌不便,不擅长嚼舌根,又一直孤独到老,楚愈猜测,她可能还有什么别的缺陷,所以无儿无女的,也算是个异类,在花谢庭中,和街坊邻居也没融得太好。 她长期在饭馆打工,人们在饭桌上,最爱谈天说地,丁点大的事儿,往饭桌上一放,都能谈个把钟头,这时候,便是八卦和议论的聚集时间,蔡老太来来回回端菜的功夫,肯定听了不少。 最后,也是楚愈最在意的一点,蔡老太并未欺负过慕尚青,也没说议论过他家,这使得她可以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中立地看待人和事,得出一个较为接近真相的评价。 晚上,在饭桌上,楚愈把背景信息了解得差不多,她发现蔡老太也说不出什么新信息了,便转被动为主动,以提问的方式,有针对性挖掘信息。 “蔡奶奶,周阿姨她,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呀?” 蔡老太愣了一阵,她可以记起来以前的经历和感觉,但要回忆起具体时间,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