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节 (第3/3页)
夕月就默默地笑一笑,她一直能够与人为善,又低调,大家各忙各的,也没存心跟她过不去的。 辛者库这地方并不完全是有罪的宫人罚没在这儿,也有不少本就属于内务府的人员,外头的消息一点点的也会透进来一些,比如说大家一起洗衣服的时候会神秘兮兮地谈论外头的事:“知道吗,皇上这一病,已经病了快一个月了!” 李夕月默默地算了算,可不是快一个月了! 又一个说:“听说太后还是挑了怀郡王家七岁的大阿哥进宫。你说,皇上大婚这些年都没生儿子,是不是生不出来了?” “不会吧?才二十岁的人,就生不出来了?” “前头不是有两个公主?能生女儿,就能生儿子。” 另一个说:“嗐,你们这都不懂?挑大阿哥可是其他意思!” “什么意思?” 那姑娘却不敢再说了,含混了两句便道:“今日活计这么多,快着些忙吧!” 大概是大阿哥要进宫了,需要准备相应的仪制典礼,所以送过来洗的有好大一堆东西,大家叫苦连天。而看其中有太后、嫔妃和皇帝的吉服,更是担忧:“这些可得格外小心,万一穿的时候发现哪里破了个小洞或掉了针线,追问起职责来都是我们的错。”一顺儿地看向李夕月:“还是李姑娘手巧,辛苦你了。” 李夕月看看她们挑的都是又厚又重的幔帐和地毡,拧干都费劲的那种,心里也不愿意和她们抢,点点头慢条斯理说:“行,我洗就我洗。” 太后的吉服是石青色的刺绣花衣,接着是四件妃嫔的八团龙吉服,红的青的都有,再抖搂到下面,则是一件皇帝的风云金龙吉服袍子,绵绸的料子,香色底子上满绣着石绿水纹和平金龙纹。 李夕月不由拿起这件袍子,熟悉得要命!连袍子上淡淡的龙涎熏香都仿佛是他的气息扑面而来! 她第一次在辛者库这个地方,热泪盈眶。 小心翼翼洗干净几件衣服,平铺在阴处慢慢晾干。 李夕月热好熨斗,给熏笼里加上沉香屑,准备熏衣。 这些都是慢工细活,她先把太后和嫔妃的吉服熨烫好,放在熏笼上慢慢熏制。然后拿起昝宁那件龙袍,仔细翻看有没有哪里有绽线、哪里有脱丝、哪里有磨损,准备补一补。 翻到衣袖的时候,她突发奇想,翻开里子琢磨了一下,然后到管事的那里去要丝线:“郑管事,刚刚看到万岁爷的吉服袍有些线磨损了,既然是万岁爷正式要穿的,还是得缝补一下。” 这是正理儿,加上荣聿早把招呼打过来了,郑管事对李夕月很是客气,立刻叫了个婆子找了一簸箩丝线来,大方地说:“要什么颜色,你自己挑。” 李夕月挑了各色度的黄色丝线,又挑了些不同深浅的石绿色,到了屋子里,挑亮了灯烛,在昝宁的衣袖里子上面绣了小小一轮弯月和一枝松。 她熬到半夜,终于绣完了。把箭袖放下来,旁人根本看不出里子上还有这等花样——但穿的人一定会感觉到。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作者连续加班很久了,而且还要继续加班到下周末。o(╥﹏╥)o 存稿没了,容我请一天假攒一攒。 明天停更一天,后天应该可以继续。 跪叩请罪。 第173章 太后在清漪园垂帘听政, 不顺的感觉居多,即便是那枚御赏印钤盖在各部的奏折上,大家虽不敢明着抗旨, 但她也不断地听到反对和非议之声。 在她感觉,自然是军机处首先阳奉阴违, 且撺掇了六部一起不听话。 然而军机处有额定的人员, 想塞自己人进去, 得先把里头的人调出来;把里头的人调出来,除非是犯过谪贬,不然就得是其他同等的高位上有缺调补。 她心急如焚, 好容易等来了一个消息。 于是施施然到皇帝所居的一处小院落, 进门先指摘了一番花盆的布置、鸟笼的位置,把小太监和小宫女们骂得战战兢兢的。杀完“鸡”之后,不知“儆猴”的效果如何, 刻意收了满脸得意的笑容,而是板着脸到里面, 把一本参本往皇帝练字的案桌上一丢, 自己扭身一坐,先掏出一块手绢开始拭泪。 昝宁写了一半的字被飞过去的折子碰成了一道稀糊墨痕, 他也只有忍气吞声问:“皇额涅,遇到什么生气的事了?” “生气的事那么多, 你又能起什么用?” 昝宁腹诽:现在我这样子,即便能起作用, 你让我起么? 而眼睛瞥了瞥扔在桌上的参本, 拿起打开看了看,只见起首就是“奴才御史海旺”,这称谓, 不是汉臣,他心里约略有数,沉下心告诫自己不要心急,慢慢看,慢慢琢磨。 果然,后面就是参奏军机大臣张莘和的文本,隔不几句就是“奴才风闻”“奴才听闻”,全是道听途说的东西,偏又写得非常逼真,有鼻子有眼地说张莘和这次主考的春闱里大有猫腻,主考官早就夹袋里有人,故意透题,并约定了写试策时的暗号,所以但凡写“孝思”都属于不合格之列。最后故作义愤填膺,为那些落第举子高呼“奴才不知国家抡才之典,公平何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