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王半步_第214章 番外八十六 回道人长沙度世 马翠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4章 番外八十六 回道人长沙度世 马翠娥 (第1/5页)

    朝昏三岛烟霞,晚幻十州风尘。心本无生因境存,悟出无根实性

    明月凤池归路,心从无相受生,阴阳数足化鸾鹏,飞升昆仑峰顶。

    这篇词牌名:《西江月》。

    却说敖适自得观音老母发了一个慈悲心,决心痛改,就于净瓶之中修炼,以侯功德圆满之日。却不知何年何月?按下不表。

    单表玉帝天宫自得佛祖降龙,一向倒也太平无事,只是瑶池王母因思念敖适,终日伤感,又怕玉帝怪他,只得窝在心里不敢公然去说。忽有一朝,王母独个儿走出南天门外,仰观天象散散闲心耍子。不觉贪看多时,忽然活喇一声,脚下冲开一朵五色祥,便见得那中界画面,有如明镜也似好不爱人。但见那:

    绿水翠波深,青峰影重重。凭眼成图画,明镜览长春。极目观平楚,晚霁斗黄昏。

    那王母看勾多时,遂问天门守将道:“众贤卿,都过来与哀家看看,可曾有好见识的,认得那下面是甚么去处也,如此令人可爱!”众将也把眼来仔细看了一通,回道:“娘娘,那下面眼见地,乃是南赡部洲,芙蓉国里潇湘一脉也。”王母听说,便记在心上。迳转瑶池,唤上几名贴身侍女,各打扮了,妆个民间妇人形象,走出南天门。吩咐众将道:“都听我的吩咐,哀家这几日有些不自在,便要下去解闷则个,若玉帝问起,就说我去南海会观音老母去了。”众道:“娘娘放心,臣等自理会得!”

    王母遂同众仙子降一路祥光下潇湘而来。

    且说这潇湘中部,湘水下流有一去处生得好莲花,颇有盛名。时值莲花绽放之际,莲池却是一片苍绿,被风一吹,荡悠悠地。池中的朵朵莲花,也有怒放的,也有含苞的,也有粉红的,又有雪白的,正都竞相开放,好不喜人。王母见了不觉好欢喜,便问随从:“那里朵朵荡漾的,又红又白的,叫做什么花儿?如此可爱!”仙子见王母原来连荷花也不认得,都抿着嘴巴笑了一回,方才回道:“娘娘,那厢斗艳开放的乃是荷花,又唤做‘水芙蓉’此花虽不比瑶池雪莲千古不朽,其美艳却胜似雪莲三分!”

    王母听说道:“哀家立极千百余劫,久处中天富贵,原来倒不如人间百姓,享这许多大千姿彩,孤瞅这荷花美艳,又怜又爱,想着若能栽我天堂,日日享用,却是妙不可言。”仙子笑道:“娘娘说的差了,这凡世有四季冷暖之分,故草木随四季而枯荣。就季节而论,这凡花美艳,乃伴随季节而凋残,焉能长久?天堂那厢,不知年月,四季难分,如何能栽种凡花!”王母听说,忽然叹了一口气,道:“若有朝一日,能栽种此花上天庭,吾心足矣!”

    便又引着众人看了一回荷花,直至尽兴方去。

    自此,王母终日神思那美艳荷花,便着了魔一般,无一日不在那南天门外凌空眺望。若说这莲花,原只在夏季才得开放,焉能许她看的长久的?渐渐地,那莲花花瓣凋残,结就一个个硕大莲蓬,便见那采莲之人支着小舟,终日络绎不绝穿梭其间,眼看就要荡尽了莲池。王母见了不觉心焦垂泪:“苦呀,不知何日再盼得这莲花开也?”便从半空中撒开手,只一额,便额得一个莲蓬在手。看时,却又作怪,原来偌大的一个莲蓬,只生得当中一颗莲,其余都是空的。那娘娘也不晓得蹊跷,只管掰开,摘下那一粒莲,迳来撒进瑶池,就日日盼望它生根发芽。不题王母日日盼望。

    单说这潇湘福地,湘水河边,有一古城,名唤‘长沙’。这长沙端的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但看这一川山,那一脉水真个是:

    青山漠漠碧连天,夕阳共晚洞庭边。一望长沙中古韵,秀美潇湘好家园。

    那一方人,真个是:

    竭尽身心不辞劳,只将忠义报皇朝。但凭诸贤勤政事,同辅社稷赛舜尧。

    这时期端又是民丰富庶,天安太平。有诗曰:

    数年政绩远相闻,采得民谣报使君。雨后有人耕原野,月明没犬吠黄昏。

    这番盛象我且按下不表。此书单表长沙城西,湘水河畔,岳麓山下,住着一对夫妇,丈夫姓陶;双名‘仁义’,表字‘善知’。妻子姓马;双名‘翠娥’。这夫妇二人俱是朴实的乡下人;勤劳之庄稼汉。端的是:

    犁锄打出的万年策,茅草盖就的白玉堂。青牛耕种的摇钱树,桑麻布置的富贵乡。

    虽说夫妇二人以务农为生意。却也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穿,一应柴米油盐之类,无所不备。故此家道颇也过得。只得一件事业令他二人心中苦恼。却为那般?元来他夫妇二人就婚二十余载,年已四旬,膝下并无一男半女。俗语云:‘不孝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