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罪恶_第8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4节 (第5/5页)

,朱宏放已经快五十的人了,这些年也陆陆续续积攒了不少财产,没必要去杀害一个有前科劣迹的人,犯不着,同理,杨学文也是如此,他有老婆有餐馆,还有孩子,虽然餐馆不大,但大大小小也是一份事业,每天都有数百元的进账,也没有必要去杀害沈军。

    前面两点说的是他们没有杀人动机,那么第三,根据他们的口供,许琅确定了现场除了他们三个人之外,还有第四个人的存在,这一点,许琅虽然在法医叶雪菲那里得到了答案,但是在朱宏放和杨学文这里得到了确切的答案,虽然这个答案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但是许琅坚信,现场有第四个人出现过。

    之所以确地现场有第四个人出现,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抛开死者沈军不说,那么给朱宏放和杨学文送纸条的人是谁?

    第二,迷晕朱宏放和杨学文的人是谁?

    如果说送纸条的和迷晕他们二人的都是同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沈军的话,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他这么做以后为什么也要把自己关进仓房。

    第三,如果前面两件事都是沈军做的,那么从外面锁着仓房的是谁?

    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这一点解除了沈军的作案嫌疑。

    在确定朱宏放和杨学文不是杀害沈军的凶手之后,又排除了给朱宏放和杨学文送纸条和迷晕他们的人不是沈军,那么就肯定有第四个人出现在现场,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暂时还不清楚,在确定这些事情之后,许琅心中还有一些疑惑。

    第一,杀害沈军的人到底是谁?他为何要杀害沈军?又为什么非要把朱宏放和杨学文牵扯到其中?如果这个人跟沈军有深仇大恨的话,那么他可以直接找个地方把沈军偷偷地杀死,没必要大费周折这么做?

    第二,根据朱宏放和杨学文的讲述,他们第一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在仓房里,是被沈军叫醒的,而发现门被人从外面锁死的也是沈军,提议把门从里面锁死的也是沈军,拿砖头防身的也是沈军,这块砖头是杀死沈军的凶器,但是根据朱宏放和杨学文的回忆,在此期间,他们两个人都触碰了这块砖头,而沈军则没有触碰这块砖头,但是在技术科对砖头进行检验的时候,在上面发现了死者沈军的指纹,这就很奇怪了。

    第三,沈军在把房门从里面反锁之后,曾经大喊大叫,说有人要谋害自己,那么谁要谋害他?可是无论是朱宏放也好,还是杨学文也罢,也不清楚谁要谋害沈军,这一点十分的奇怪。

    第四,朱宏放和杨学文回忆,他们在拍打仓房门的时候,发现沈军手上好像是戴着手套的,但是当时仓房里一片漆黑,他们没有照明工具,所以不敢确定,对于仓房很黑,这一点许琅和宁嫣然可以确定,因为白天许琅曾经把仓房的门关上过,当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多,快十一点了,外面的天气很好,许琅在关山门之后,里面的光线确实很暗很暗,那么,沈军为什么要戴着手套呢?难道是因为他下班之后忘记把手套摘下来了?有这种可能性,但是几率太小了。

    第五,朱宏放在两次审讯笔录中都曾经提到,在他们第二次睡着之后,他曾经感觉有人在他睡着之后,挪动过他的身体,虽然他当时在睡梦当中,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但是可以肯定,有人曾经挪动过他的身体,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当时他们睡觉的时候,是头朝墙,脚朝门的方向睡得,但是第二天被人从外面叫醒的时候,发现自己是脚朝墙,头朝门睡得,这一点,也得到了杨学文的证明。

    第六点,就是上午在勘查现场的时候,许琅在仓房进门右边的墙壁上发现的那几个钉子眼,在现场许琅没有找到钉子,这个疑问,许琅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

    最后一点,也是让许琅感觉怪怪的一点就是,朱宏放和杨学文在被柳茂才和秦玉梅找到的时候,他们还在昏迷当中,是被柳茂才和秦玉梅拍打房门,从外面叫醒的,他们在醒了之后,立即跑到仓房门的地方,一边回答回应外面的叫喊,一边扒掉插销,是双向密室变成了单向密室,只有外面的人把外面的锁,也就是铁丝绞断,门就打开了。

    原本这个细节听起来没什么,但是许琅总是觉得怪怪的,至于哪里奇怪,许琅一时半会儿又说不上来,总之就是觉得奇怪。

    案情调查到这里,再次陷入了僵局,回到了起点,虽然许琅可以确定沈军不是被朱宏放和杨学文杀死的,但是杀死沈军的人是谁,许琅不知道,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沈军不是被朱宏放和杨学文杀死的,但是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沈军就是被朱宏放和杨学文杀死的,虽然现场发现的凶器上有朱宏放和杨学文的指纹,而且他们身上都有死者沈军的血迹,但是单凭这些还是不能完全证明沈军就是他们二人杀死的,或者说是他们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个杀死的。

    “许琅,许琅...”

    就在许琅沉默抽烟的时候,坐在一旁的宁嫣然实在等不及了,就连叫了许琅好几声。

    许琅被宁嫣然的声音打断了思绪,许琅抬起头,一脸茫然的看着宁嫣然,问道:“怎么了?有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