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56 章 (第2/3页)
灵犀观,那便是离观之后的日子了。 段铭承沉思之中指尖有一下没一下的轻轻敲着挂在马鞍旁边的唐刀的刀鞘。 她是被纪家打着纪老太太过寿的名义接出灵犀观的,那时……是去年的五月。 也就是正好一年前。 而他初次在普济寺后山遇到她的时候,是六月盛夏时分。 段铭承皱着眉,满打满算,她在偶遇他之前,在纪家待了不过是一个来月罢了,而后他们在七夕节市上再度相遇和分别,再之后不久,就是白海之行的惊心动魄。 从白海相遇直到如今,她都在他视线之内,虽说他押送粮草去了边关,两人分别了数月,但就算在那时,她的一举一动他也是提前吩咐人暗中关照了的,所以到底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事情? 段铭承又一次将思绪放回到了她独自在纪家时的那一段时光。 纪家那样重利轻情义的人家,会苛待她,刁难她,给她委屈受,倒是并不奇怪,可…… 从五月离开灵犀观到七夕,她统共也就只在纪家待了两个月罢了,纪家那点子手段他早就查的一清二楚,她那继母贾氏换了她的亲事,又曾暗中布置过歹毒的计策,想对她下手。 可……这些事他已是查得一清二楚,贾氏的毒计并没有得手。 仅仅这些落空了的手段,竟然会让那姑娘就此心若死灰,连提都不肯再提,只想出家修道? 还是说……她是在意那场原本应该是她与淮安知府家公子的婚事? 在意到没了这场婚事就决绝到再不嫁人的地步? 段铭承原本轻叩着刀鞘的指尖顿住一瞬,半晌才又落了下去。 应该不是,否则她不会在后来偶然谈论到宁佑安的时候那般心思坦荡。 段铭承心中反复思量仍然难以确定,竟是有生以来头一遇到这样任他百般推敲都仍找不出问题所在的事情,直到他那匹良驹自己熟门熟路的漫步回到了靖王府,守门的侍卫上前行礼问安,他才猛然惊醒了过来。 “王爷?”侍卫刚想去牵马儿的辔头,段铭承却猛然一拉缰绳,调转了马头,不等侍卫再开口,已是一夹马腹,一人一骑向着大理寺的方向绝尘而去。 他也真是关心则乱,如今纪家人不就在大理寺里关着呢么,当初纪家究竟还做过什么隐秘不为人知的事,审就完了。 就那一窝子细皮嫩rou的商户,他还真不信他们能有多大的骨气,在他面前还能咬死不吐口的,普天之下统共也没几个。 靖王殿下想的一点错都没有,纪正则贾秋月和纪老太太三个锦绣堆里娇养出来的人,从提审到招供,根本都没费什么事,就竹筒倒豆子一样哭着什么都招了。 幼时如何苛待的纪清歌,如何借着家宅不宁的说辞串通了野道士来家指称纪清歌是不祥之人,如何打点了人脉要送她去清心观,如何被严慧君半路截了胡,跟他自己查到的东西一一对比,一般无二。 而后八年过去,她亲生女儿到了议亲的年龄,便将心思动到了知府的婚事上,接了纪清歌回府,然后直到七夕之夜将她除族而去,这期间她和纪正则动过的每一丝歪念头,都交代了个一清二楚。 这些龌龊的手段,纵然已经段铭承已经提前了然于胸,真正亲耳听到的时候,也依然撩动了他的怒火。 然而等他喝令狱卒给这恶毒的妇人上一遍刑罚之后,听着那鬼嚎一样的哭叫,段铭承却仍然找不到他想知道的答案。 ——贾氏说的事,和他查到的并没什么出入。 那么,不论纪清歌究竟遇到过什么,都不是在纪家的那两个月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