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世是海王_第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节 (第1/2页)

    他让颜知鸢帮忙拖延时间, 绘制出灵猫后, 却因为口吃而念不出完整的法咒。

    连召出的小病猫都嫌弃他……

    “这事主要是怪我,没有提前打招呼就把白僵引过来。”

    颜知鸢说的并不是客气话。这事错的真是她,她没想到要进镇山河的仙门子弟竟然没遇到过什么妖魔鬼怪。

    在山上, 她天天和非人类为伴。

    下山后, 今天是厉鬼, 明儿是狐妖,从没消停过一刻。荒野里能遇到传说中的异兽九尾狐,大街上都能碰到不能在白天出现的白僵。

    还以为天天遇到妖魔鬼怪是常态,原来这只是她的日常而已。

    就因为觉得错的是自己,她才没有立刻折断腰牌离开。在颜府的时候,遇到凌霄和灵清真的是非常幸运,以至于她下意识地以为笔试的前几名就算比两位道长稍微差一点,也不会差很多。

    她的第一赢得侥幸,可以忽略不计。

    长乐元君离开的时候,给她补过一些课。把之前一些没必要告诉她的事,统统说给她听。

    比如,妖怪需要开启灵智才能修炼。人类要成为修士,真正跨上仙途也需要一个启灵的过程。颜知鸢先前魂魄不稳,元君甚至都不敢让她真正的接触仙门传承,去尝试启灵……启灵有可能失败,失败的几率还不小。

    启灵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通过枯燥的练习开启自身的灵性。

    第二,由已经踏上仙途的人灌以灵力强行启灵。

    第三,有些人天生就处于已经启灵的状态,也就是常说的修仙天才。

    强行启灵太过危险,能通过练习在十六岁启灵,王舒窈已经是天才了。

    他们俩都有一个问题,没有如凌霄般强大到诸邪不侵的地步,实战的经验又不够。

    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就是笔试的王者,实战的矮子,只能说是准备不够。

    王舒窈的性格决定她并不会一直颓废下去,没过多久就打起精神来。

    “正因为俺们现在还很弱,才更要进镇山河学习本派的仙门传承。不说混到阁主的位置,只要能当个队长……嘿嘿,俺家都是祖坟冒青烟。到时候致仕回家,就能实现我爹的梦想——振兴俺们济南府农派。”

    颜知鸢准确抓住这段话中,她不知道的“常识”。

    “到镇山河学习仙门传承?”

    王舒窈误会了她的意思,有些尴尬的说:“俺家好几代都没有能启灵的族人,传承遗失。我爹能教我的不多,只能另寻出路。镇山河背靠朝廷能力很强,收集到的仙门传承比各派大家族握在手里的更多,还财大气粗的对正式成员有条件的开放……已经是最靠谱的选择了。若不是想要变得更厉害,谁愿意天天啃书本啊!”

    进镇山河是被限制了自由,但身上贴有镇山河的标签,做什么事情都方便百倍。

    这就叫背靠大树好乘凉。

    颜知鸢懂了。

    原来镇山河的招聘并非是要广纳仙门十六派的子弟,以优渥的条件让身怀本领的修士为朝廷所用。而是想要从知晓世间秘密的人中,挑选出优秀者。

    不求招进门的人立刻能用,有耐心培养人才。

    怪不得纯阳仙师说她可以直接进镇山河,什么都不会也没关系。不会可以学……镇山河是大、延建国初成立的部门,至今也有上百年的时间,体制肯定已经非常完善。

    一定会给新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真是个有意思的部门。

    命运指点颜知鸢进镇山河,她相信师父的占卜结果。

    到此刻为止,她才真正的生出对镇山河的浓烈兴趣。

    颜知鸢又不着痕迹的打听出一些的镇山河情况,比起她这个毫无防备就错进考场的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对镇山河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镇山河历年招新都有三场考试。

    第一场,笔试。

    第二场,实战。

    第三场,分派。

    通过前两场的人,已经是镇山河板上添钉的新人。

    不过,还得经过第三场的考试——资质的测试。

    据说,镇山河有方法能测出每个人更适合入哪个派系。仙门共十六派,要是遇到天赋不佳到每一派都毫无契合度的,就只能选择成为文官。

    王舒窈和公良皓不用担心第三场考试,因为他们已经成功启灵——既然能启灵,就说明很有天赋。

    颜知鸢觉得问得差不多了,眼看僵尸的半个脑袋已经从泥土中挣扎而出,忙说:“用锄头试试能不能把她的脑袋砸烂。”

    王舒窈:“……啊?”

    公良皓诧异地瞪大眼睛。

    颜知鸢以为他们是不明白这么做的原因。

    “破坏头部的完整性,僵尸就失去行动能力了。不过,还是得把她挖出来烧掉。处理尸患的准则之一,就是一定记得要焚烧僵尸的躯体。”

    王舒窈其实是觉得下不了手。

    僵尸毕竟是活的,能动的,人形的生物。

    看着颜知鸢理所当然的表情,王舒窈只得僵硬的举起锄头,在锄头落到僵尸脑壳前的一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