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7章柳青青的第二套方案 (第2/2页)
cao心的事也就越多,那些人还不见得领情了,说不定还以为大柳村的村塾啊,是赚钱的呢。 她自己到没所谓,行善的路若不好走,不走了便是。 但若村长大伯被人误解,她都要替他不值了。 看他们怎么协商吧,她懒得管了,又不是她开村塾。 中午,刘友良领着三个小子回来了。 一进门,还不等刘友良开口,柳诚和刘长喜便抢着开口说起今天村塾里的事情。 他们报了名,被赵先生问了话,安排了座位,听赵先生说了以后上学的时间和规矩,就放学了。 因为隔壁院子实在是太热闹了,赵先生见他们个个张望不停,干脆放学,让他们下午就开始去上学,正式上课。 而他们自然也跑去围观了术学班的热闹,知道了一些事情。 最后刘友良在一旁补充。 果然,大家都选了柳青青的第二套方案,由各家每天送饭和茶水,换洗衣物拿回家洗。 所以五天一回家,大家就接受了,若时间太长,他们也不放心哪。 之后,各屋年龄搭配入住,大的照顾些小的,之后轮值打扫术学班及校舍卫生,除此,不用干别的。 校舍的用水,由大柳村送水,这事儿就交托给有驴车、有水箱又腾得出手来的人。 比如在帮酒楼送水的六爷爷家,多跑一趟,而村里也安排了一个耆老去帮忙,由耆老轮值。 这些,自然是没有工钱的,算是为子孙出路造点福吧。 之后,校舍的纪律,交给了掌塾的赵先生,防止学童争吵、打架或者有别的事情发生。 其他的,就由附近人家稍微照看一下。 事情说到这份上,恰好桃林村和张山村的人也到了,又多了十九人,校舍费用就谈到了五十文钱半年的标准。 这里只有固定的校舍费用了,吃食、帮工这些流动的费用,全都省下了。 于是家长们这才付了钱。 至此,上半年花去三百文,到下半年,就只需二百五十文钱了。 撑到明年,只要一百五十文。 大家为这成本大大降低而高兴,没有人想起,这么低的价钱,是因为大柳村有人捐助了村塾。 第一年,在去掉校舍和月俸的成本后,束修勉强有些余额,第二年开始,就要连续亏着走了。 因为束修减半,成本却未,就算柳青青每年都捐助二十两,也只能勉强支撑了。 如果撑不住,还得增加捐助资金呢。 但不管怎么样,第一批术学班已经顺利开始了,一百四十七人,由一个先生来教,能不能教得下,就取决于学童的学习态度和是否守规矩了。 柳青青其实也很期待,毕竟听闻吴先生并未露出怯意或者不乐意的情绪。 他敢接下,总要拿出点能耐来的。 而课,就定在正月十六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外村的要送被褥、衣物过来,每人分到一只小柜,拿着钥匙,小柜里放自己的物品。 而柳青青早就和村长说过,要建一套校舍管理制度,她提了几个方面,之后村长和耆老们完善起来,到也可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