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节 (第2/3页)
这寂寂无名的地方。 亲眼目睹陈钊是如何死的,那些城内守城的将领也好,士兵也好,俱手脚发冷,浑身打颤,更有甚者,手软得握不住兵器,直接缴械投降了。 陆铮策马回到大军前,遥指城楼,扬声一句,“儿郎们,给我打!” 将士齐声一喝,士气高涨,如同沸腾的岩浆一样,策马攻向城楼。 铁蹄践踏过陈钊的尸首,少年成名的一代英杰,在这千军万马的铁蹄下,被踏得面目全非,看不出丁点生前的风流肆意。 这一场战事,接下来便打得毫无意外了,主将战死,被围困了半个月,粮绝马疲,士气更是低迷到了极点。 陆家的军队,几乎没费什么功夫,便轻而易举拿下这座城池。 接下来。便是入驻。 大军入城安顿,管鹤云匆匆来见陆铮,拱手道,“此番虽无大伤亡,但还当休整几日,再一鼓作气,拿下南交州。” 陆铮并非急功近利之人,打仗并非图一时之快便行的,当即颔首,“好,如管公所言。” 他又亲自去慰问了受伤的将士,根据手下人汇总上来的阵亡名单,在军营中走了一趟,确保无一人遗漏。 打仗总有伤亡,即便是陆铮治下,也无可避免,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确保这些阵亡将士的遗孀得到抚恤金,遗孤能得到良好的照顾。 对完了阵亡名单,陆铮才算真正得空,能在自己帐内坐一坐,放空思绪,让自己休息一刻。 他不是铁浇筑成的人,自然也会有累的时候,只是作为主公,无论多累,都不能在外显露分毫,唯独独处之时,才能获得片刻的宁静和休憩。 而一旦静下来,他便忍不住想起家中的妻女。 也不知知知收到他寄过去的信了麽,什么时候回信才能送过来,这传信的人未免太磨蹭了些……他胡思乱想了一通,脑海中绷紧的弦被这鸡毛蒜皮的小事,给彻底放松了下来。 才堪堪闭目养神了一会儿,又有属下在外求见。 陆铮深吸一口气,按了按额角,打起精神,沉声道,“进来。” 第82章 兄妹 随着陈钊的战死, 陈氏的抵抗和挣扎,也愈发日益无力。 陆铮几乎每隔十几日,便能攻下一城, 或是夺取一郡。 关注着这场战事的各方势力,原本的预想,一直是陈陆两家分不出胜负,最好斗个两败俱伤,这般, 各方势力、各州士族才能保全自己。 哪晓得, 陆铮竟一路畅通无阻,眼看着就要将整个南地纳入囊中了。 这下子,各州都隐隐焦灼不安了, 各州谋士都高唱起了“唇亡齿寒”的论调。 益州蒋家,谋士竭力劝说道,“太守当知,陆铮为人善战好斗,且与我蒋氏曾有龃龉,若教他得了这天下, 那日后蒋氏的日子,可就犹如赤履行于火炭, 再难有出头之日了。” 蒋家家主本就因杀子之仇,对陆铮恨之入骨,再加上利益和权力的对立,更是欲除之而后快。 一时之间, 并州、辽州等数个士族家中,都发生着一样,或是类似的谈话。 弱小的势力, 总是畏惧强大的势力,但让他们崛起,去争夺些什么,他们却又不敢,只能抱团在一起,暗戳戳做些小动作。 趁陆铮伐陈这段时间,数州联合起来,从西边包围,入侵了兖州。 本以为陆铮不在,拿下兖州,总不会那样艰难,哪晓得才刚开始打,便先栽了个跟头。 初战未捷,联合大军顿时有些偃旗息鼓了,并州辽州两州的太守,与陆铮并无什么龃龉矛盾,此番出兵,一是受了怂恿,怕让陆铮一人做大后,两家紧接着失了地盘。二来呢,两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跟着蒋家后头,捡一点便宜,瓜分陆家的地盘。 哪晓得打的第一仗便输了,两家顿时生了退意,开始支支吾吾,不肯出力了。 并州太守是个圆滑老头儿,只笑眯眯捋着胡子,嘴上乐呵呵的,但蒋家家主一开口要兵,他便开始哭穷,“蒋老弟,实在不是我不想出兵,可我实在是有难处啊。我不像你,益州就你蒋家最大,谁都听你的。并州有个裴家,与我势均力敌,出兵一事,实在不是我一人说了算的。要不这样,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