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章 豆腐坊 (第2/2页)
奇美味的豆制品,何愁生意不会上门?” 孙婆子心念一动:“四娘,那几种豆制品的方子……你都晓得?” “那是自然。”沈采萱正色道,“杨家奶奶,杨家婶子,这些日子以来,你们一直悉心的传授我娘织布的法子,咱们一直没能报答一二,心里怪过意不去的。再过不久,咱们就要动身去府城了,临行之前,我想把那些方子送给你们,作为报答。” 杨程氏很耿直:“织布的法子又不是什么秘密咯,很多人都会的,根本不值什么。而你那些方子却是不传之秘,必定贵重无比!用织布的法子去换你那些方子……这,这根本就是在占你的便宜啊!这也太不地道了!不行不行,你的这份报答太过贵重,咱不能收!” 怎么办?好想堵住大儿媳妇那张破嘴啊! 孙婆子飞快瞪了杨程氏一眼,不停搓着手,张了张口,想说话却又有些不好意思。 杨家婆媳越是这样,沈采萱越是欣赏她们。 沈采萱道:“杨家婶子,这不是一物换一物,而是真心换真心——你们真心关心咱们,咱们就真心来回报你们。所以,不要觉得是在占便宜,更不要觉得有负担,你们就安安心心收下咱们的这份回报吧!” 苏氏和沈采薇也纷纷开口劝说。 杨程氏还想拒绝,却被她婆婆狠狠踩了一脚,只得乖乖闭嘴了。 孙婆子装模作样的推辞了两句,便麻溜的收下了这份好意,瞧她那架势,仿佛是担心沈采萱突然反悔。 沈采萱就问杨家婆媳要笔墨纸砚,打算把方子写给她们。 然而……木有啊。 原来,整个杨家上下,就没有一个读书人,全家人加在一起,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 他们这种人家,怎么可能会有笔墨纸砚呢? 杨程氏要去别家借笔墨纸砚,孙婆子忙拦住了她。 “四娘,咱家一个识字的都没有,你就是把方子写给了咱,那也是白搭。”孙婆子恳求道,“要不这样,劳烦四娘你亲自试演一番,让咱亲眼瞧瞧那些个豆制品都是怎么做的。咱一边看着,一边记下各道工序,也就不需要什么方子了。” 别看孙婆子是个大嘴巴,就以为她大大咧咧,性情粗疏。 其实,她自有她的精明之处。 在她想来,那些不传之秘要是记在纸上,保不齐哪天就被人偷去了,不够稳妥,而要是记在心上,就不用担心会失窃了,这样更加稳妥。 听了孙婆子的恳求,沈采萱面露难色:“您也知道的,那个所谓的家,咱们是一天都不愿意多待的!料想这一两天,咱们就要被分出来了,分出来之后,咱们绝不会在望山村多做逗留,也就是说,差不多明后天吧,咱们就要走了。 “而那些豆制品的做法,简单些的,也不用额外做什么准备,用家里现有的家伙事儿,就可以做出来了;可复杂些的,却要额外准备家伙事儿,光是做这项准备工作,估计就得耗费个一两天,接下来还要精工细作,又得花上好一段时间。照这么算来,那些复杂豆制品的做法,我恐怕没法儿试演给你们看了呢。” 其实,以上只是托词,真实原因是—— 沈采萱就是个嘴炮,托系统的福,她能够流利的背诵出近万款食谱,可她的动手能力几乎为零。 换言之,她只会说,不会做。 让她围着灶台做豆制品?呵,这不是在开玩笑么? 沈采薇与沈采萱朝夕相处,隐约知道一些自家meimei的底细,听到自家meimei推辞,想了想,便支了个招:“倘若直接把方子写下来,看不懂;倘若照着方子一一试演,又来不及……嗯,要不咱们折中一下?让四娘口述方子,她一边口述,你们一边记下,遇到听不明白的地方,就直接问她,直到问明白为止。如此一来,就算不能亲眼所见,也差不多能将各道工序弄懂了。” 孙婆子思忖良久,点了点头。 沈采萱当即开始背诵模式,嘚啵嘚啵了起来。 豆腐皮、豆腐丝、豆腐干、腐竹、素鸡、素火腿以及油豆腐,一共七张方子,直接背诵的话,依照沈采萱的语速,一盏茶的工夫就能够背完。 但,杨家婆媳越往下听,就越能够意识到这些方子的宝贵价值,不敢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稍有不懂,便会加以提问。 如此一来,说了足足一个时辰,沈采萱方才将七张方子全部讲完。 眼见就快到正午时分了,杨家婆媳坚持要让苏氏母女仨留下来吃午饭。 母女仨推辞不得,正要接受,就在此时,沈正榕匆匆忙忙的找了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