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5节 (第2/2页)
尸横遍野的荒凉,没有残垣断壁的衰败。 有的只是车水马龙,高楼大厦,行人虽然面色匆匆,但精神却饱满安宁,一看就不曾受过战乱之苦。 有的只是生活在和平安宁的世界中才能拥有的平静和繁华,热闹和喧嚣。 这是他和他的兄弟们梦寐以求想见却无缘见过的新世界。 “滋啦。” 葱姜入锅爆香的声音从厨房里传了出来,打断了萧凤鸣的沉思,闻着空气中飘溢的香味,他忍不住站了起来,伸着头往里面看去。 “你在做啥子?” 萧凤鸣倚在厨房的门框上,目不转睛的盯着她手上的动作,问道。 “油爆双脆。” “那是啥?” “猪肚和猪腰同炒,以恰到好处的火候入油锅爆炒之后,口感脆嫩滑润,清鲜爽口,故称油爆双脆。” “那那个呢?”萧凤鸣舔了舔嘴唇,视线不由落在她旁边的桂平手上,只见对方拿着一根牙签在五花rou皮上扎出了密密麻麻的小孔,又在上面抹上了盐和蜂蜜,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取出,切成一条条厚rou片后又用盐、酱油、白糖和腐乳和胡椒粉腌制。 然后用同样的手法炸出了金黄色的芋片,将芋片逐一夹在五花rou中,放入蒸碗中蒸。 “荔浦芋扣rou。” 桂平调整了一下火候,抬头看了他一眼,说道。 “荔浦芋头甜糯可口,搭配五花rou后能中和rou质的肥腻,使之融合成细滑爽口的香腻,在舌尖迸发出袅袅的悸动。” 萧凤鸣咽了咽口水,双手紧紧的扒在门口上,半个身子探了进来。 “这个我知道,是泥鳅钻豆腐。” 萧凤鸣看着杜若将泥鳅和豆腐块一并放入锅中水煮,然后再换一锅煸炒葱姜辣椒桂皮花椒,最后连着汤汁将泥鳅和豆腐块一起煮时眼睛一亮,“我在老家的餐馆里吃过这道菜。” 他眯了眯眼睛,一脸怀念的说,“此菜豆腐洁白,汤汁香腻,色香味意形皆具,极为受那些文人学子的喜爱。” 萧凤鸣的声音充满了陶醉,舌尖仿佛再次品尝到了那醇香诱人的滋味。 “一道菜色香味具备是基本,可若还同时具备了意和形,那就是意义深远了。”杜若见他一副回味无穷的样子,忍不住起了逗弄的心思,“你既然吃过,可知里面的典故?” “啥?”萧凤鸣懵了,他睁开眼,惊恐的看着她,仿佛再次感受到了被先生逼着背书的恐惧。 “一道菜还有什么典故?”他摸了摸乱糟糟的后脑勺,退后了一步,“不就是让人吃的嘛。” “非也。”杜若摇了摇头,“泥鳅钻豆腐又名貂蝉豆腐。泥鳅在热汤中急的无处藏身,钻入了冷豆腐中,但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蒸煮的命运,就好比董卓遇上了貂蝉。” 萧凤鸣:“.........” 感觉很是高大上,但还是没听懂。 杜若瞧见他眼睛里的蚊香圈圈,就知道他没听懂,不过她也不是一定非要他听懂,从对方的谈吐、反应和接受程度来看,基本可以大致猜出他的身份和曾经的经历。 不出意外,这应该是一个土匪,还是一个没上过几年学的土匪。 而事实也确实如她所料。 在吃完了丰盛又美味的一餐后,接着酒足饭饱的放松,杜若趁机套起了他的话。 “咱们也是一个饭桌吃过饭的朋友了,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为了表示诚意,杜若先说出自己的名字,“我叫杜若,他是白龙........” 将五味馆其他的妖介绍完了之后,杜若真诚的看着靠在座椅上的青年。 萧凤鸣摸了摸鼓起来的小肚子,“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萧凤鸣是也。” “萧大哥呀。”杜若给他倒了一杯学会山楂汁,“看你行事作风,不像是大清的人啊。” “老子当然不是大清的人。”萧凤鸣接过山楂汁,喝了一口,眼睛一亮,又喝了一大口,感觉到肚子里的饱胀消去了一些,他满足的打了一个饱嗝,“老子是民国六年出生的。” 按照现有的公元计法,民国六年也就是1907年,看他的年纪,应该不超过三十,死的时候抗日战争尚未结束,国内一片动乱,民不聊生,烽烟四起。 想到他一路上看到国泰民安现世安稳后露出的神情,杜若觉得她的猜测八*九不离十了。 “那你岂不是英年早逝?” 杜若发出一声惊呼,看向他的眼神也充满了同情,“当时的条件一定很难吧。” “也还行。”萧凤鸣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她在套话,认真的回忆了下,十分豪放的道,“老子当年带着手下的弟兄四处打鬼子,一路缴获了他们不少物资,比起其他解放军,条件已经算优渥了。” “那你怎么........” “怎么死的是吧。”萧凤鸣又喝了一口山楂汁,学会了抢答,“还不是因为队伍里出现了叛徒。” 他说的轻描淡写,语气也很是风轻云淡,只是握着杯子的手却青筋毕露,指节泛白。 “咔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