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页 (第2/2页)
聊天时有听她们说过目前家里正安排她们相亲,由此可见,结婚那是指日可待。 男老师都成家立业了。 来自市里的贾校长不到三十稍微年轻点,陈家村的陈老师和南门村的李老师都已到了不惑之年。 而学校老师目前也只有贾校长需要住宿,来自镇上的钱老师是在家人的接送中,每天走路上下班。穆老师是跟着她们村小朋友一起回家就好。 尽管如此,住校的贾校长不会觉得寂寞。 一是晚上学校还开了扫盲班。 二是学校有一编制内非老师身份的刘大军刘兄弟一家住进门右边的房间,菜地就是她们一家开的。 刘兄弟一家就3口人,他,他老婆刘嫂子及10岁的儿子刘胜利。 刘胜利在学校读书识字,刘兄弟和刘嫂子负责学校除教学外的一切事物,包括食堂,开水房,学校茅厕清扫,学校的安保工作等。 至于为什么是花落他家 而且刘兄弟还是有工资的。 是因为人家是战斗英雄,刘兄弟因在抗战中抵抗敌军而致残,伤好后他退役回家,政府立即给他安排了这个岗位。 所以他是中心联校成立后唯二的领市里发工资的工作人员,贾校长是另一个。 其他5个老师,包括刘嫂子共6口人都是镇政府发工资,张小红的工资就是镇上发的,不多。不过比起他们这些老师,刘嫂子作为临时工,工资更是少的可怜,不过,她到也知足。 中心小学的招生是一开始就提前做好了的,这会学校好了,就决定开学就在这年的秋收后不久。 开学那天,秋高气爽,深蓝的天空伴着白的云,随风招展地花儿树儿,张小红带着四崽走在去学校的路上。 路上偶会遇上重视学习的家乡牵着孩子的手去学校报道,看到张小红也晓得她是低年级老师就热情招呼,张老师,这你家孩子,看着就比我家大牛聪明,肯定是个学习的好苗子。 张小红当然晓得人家只是说说,如果你真的认同她孩子不聪明,人家就要不乐意了。 所以她先是笑笑,才接话道:我看大牛就是个聪明孩子,身子骨还也不错,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果真,大牛娘开心地接话,真的呀!停顿一下略收整心情谦虚道:如果真那样,那可得谢谢老师了,他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完后还问张小红,张老师教几年级 张小红告诉她教低年级。 对方闻言又问:大牛在不在张老师班 张小红恰好知道结果就告诉她了,不在。随后,大牛娘热情才稍示减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