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3节 (第3/3页)
何可惧?” “若真如此,那昨日又何必上书陛下,陈兵江东?” “总要试试,让那女子知晓厉害,若是束手就擒,岂不让人看轻了。” 两人对视一眼,皆笑了起来。 “王虎等人骁勇善战,”王导想到前几次遇到麻烦,抬头道,“不可力敌之,寿春重地,也难夺回,依你之见,如何才可赢回一局?” “输赢不在边地,而在朝堂,”周顗放下一子,“如今已经是兵临城下,退无可退,须得陛下召集各方渠帅,围而攻之。” 如今各地还有很多流民帅,这些小势力很多都想投向北方,可又舍不得一呼百应的权位,便在两方之间反复横跳。 “可各地渠帅,皆是惜身之辈,北方势大,又如何会听令行事?”王导淡然反问。 “流民帅中,不乏凶恶好杀之辈,只要稍微煽动,让他们前去北军周围作恶,北军事事奉行仁义,必然全力围剿,唇亡齿寒,其它渠帅又岂能再等闲视之。到时我军再伺机而出,必能战而胜之。” “你素来仁厚,此计是哪位名士提出?”王导忍不住笑问,“何不亲自向陛下进言。 ” “是江南名士戴渊所提,”周顗轻叹道,“但他人微言轻,尚且不够资格,如今你主持大局,这样的计策,当得你去说。” 王导笑道:“难道不是惧怕那渤海公秋后算账么?” 周顗也笑道:“你心知便可,又何必说出来。” 他其实已经向陛下提过,但陛下就是等着王导主持大局,绝不容他有一丝撇清之机。 王导收敛了笑容,随意将手中棋子抛入棋碗,肃容道:“我明日便入宫。” 说罢他站起身,又看着北方,无声无语。 王家与晋室已无法分割,这未来之日,便只能看悦儿了。 周顗话既送到,便点头离去,徒留王导一人,静立风中许久。 最后,他回到书房,提笔给长子去信,洋洋洒洒地写了家中无事,还有对儿子衣食关怀后,他提笔沉思许久,在信尾,告诉儿子,你长久在外,父亲长辈不在身边,怕是冠礼也办不了,所以为父提前为了取字为长豫,望儿人生如字,长久欢喜。 将信封好,他抚摸信封数息,仿佛在遗憾,但终是展颜一笑,让人将信送出。 第249章 异想天开 三月的春风里,一头健壮的黄牛驮着衣衫单薄的十来岁少年,悠然地走在田间。 刚刚下过细雨,田间有些泥泞,走到一处沟渠边,放牛的少年跳下牛背,渠里的水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四方田间,一名正低头插秧的农夫看到少年,不由得笑道:“二狗儿,听说你家多了一头牛犊,可愿卖我?” 少年抬头一笑,露出黝黑的脸庞:“不能,卖牛的大人说了,这牛犊都是要上交的,可以减免征役。” 农夫有些失望:“那也太可惜了,你家要是多一头牛,一年下来,就够你娶个媳妇了。” 牛是农家最贵重的财富,既可以拉货,又可以耕地,还能配种。 “三叔你别急,听说今年还要继续修水渠呢,最好那几家,就能分到牛。”少年认真道,“等插秧完了,乡里便要征役夫了,哪个村出的人丁多,就先修哪村的沟渠。” “唉,”那农夫有些不甘地撇嘴,“咱村上年就修完了,我本想收拾一下旧屋,可这一征役,闲时还要修渠,不知要费多少时间呢。” “三叔你乍能这么说,”少年皱眉,“去岁乡里征人,第一个通的就是咱们村,哪有修好通一处就不去的道理,真要这样,那些人还不来把我们的渠填了!” 那农夫懒得再说,只是低头,继续插秧。 等少年走远了,他才啐了一口,怒道:“一点小恩小惠,就成了北貉的狗,要是当年,看我不收拾你家。” 他插完剩下的秧苗,走上田坎,洗了脚上的泥,这穿上布鞋,这才顺着河沟,走向远处的山坳。 山坳里有人在的等他。 “陈老三,要你打的事,知道了么?”树下的人高大健壮,一身布衣也掩盖不了一身彪悍的兵匪气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