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影帝的诞生[美娱]_分节阅读_510 (第2/2页)
恋们普遍“隐形”,和女同性恋者比男同性恋们更加开放——与现实社会恰好相反。 二十世纪前半叶,男同性恋在好莱坞电影里根本不存在,这个不存在的意思是男同性恋角色被彻底隐藏或更改性向了,如果剧情确实非常需要,那就通过细节暗示一二,比如将某个男性角色塑造成翘兰花指的娘娘腔或爱唱歌跳舞的异装癖,反正是不能说明某个男性角色是同性恋,也不能让他与同性有亲密接触的。相对的,1930年玛琳·黛德丽却可以在《摩洛哥》里穿着男装与女性接吻,1933年的《瑞典女王》里,葛丽泰·嘉宝饰演的瑞典女王虽然被改成了异性恋,但也有几个与女性调情的镜头,观众对此接受良好。 到后来好莱坞电影肯让男同性恋者出镜了,也要么是娘炮的搞笑角色,要么是罪犯,结局不是死亡就是入狱,直到七八十年代平权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才在电影里有了较为正常的形象。 不过,人们能够接受电影里出现男同性恋,并不代表做好了准备看他们亲热。梅丽尔·斯特里普在伍迪·艾伦执导的《曼哈顿》扮演一名女同性恋,并且能带着孩子和女友同居,1982年的女同性恋电影《个人最佳》里有相当多的大胆裸露的镜头,而同年推出的主角为性向挣扎的电影《zuoai》,男主人公只是和同性接了个吻,就有很多观众大叫着“恶心”跑出了电影院,影片后来因遭遇抵制而惨败。 《zuoai》的前车之鉴,让后来的电影轻易不敢展现男同性恋间的亲密关系,哪怕是十一年后的《费城故事》,出于市场考虑,也删除了汤姆·汉克斯与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几场生活戏,只留下了一场两人在万圣节化装舞会上的共舞和汤姆·汉克斯入院的场景来表明二人的恋人关系。 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断背山》大胆真实的R级镜头,确实是走在了过往主流影迷的审美尺度前面,至于是被观众接受,还是遭到抵制被拍死在岸上,就要等电影真的上映后再说了。 不过目前,鉴于影片预告所引起的激烈反响,在做过几轮市场调查,威尔洛特与环球、焦点在商议过后,一致决定推迟《断背山》的上映时间,最好是能先去欧洲转一圈,电影节上拿个奖,再出口转内销,也能冲淡直接在北美上映的风险。 也就是说,《断背山》直接放弃了这一届的奥斯卡,准备做足准备主攻明年的颁奖季。 而且,趁着这段时间,李安还为《断背山》重剪了一版预告片,增加了很多安妮·海瑟薇与米歇尔·威廉姆斯的镜头,至于杰克·杰伦哈尔和希斯·莱杰的同性亲密镜头,更是剪的一点不剩。之前那版预告主攻欧洲市场,重剪的这版算是北美特供。 事实上,不止最近争议很大的《断背山》,就连《米尔克》,也是打算如此cao作的。 虽然说《米尔克》的分级比《断背山》可安全多了——李安的《断背山》完全忠实于原著,同时细节的刻画了恩尼斯与杰克之间,以及他们与各自妻子间的情感,安妮·海瑟薇为了转型还奉献了演员生涯最大尺度的表演,影片分级为R合情合理。而《米尔克》的分级则是PG13,整部电影里,只有一两个同性亲吻的镜头,还是温馨感多过激情的。 《米尔克》的保守,并不仅仅是为了分级,当然,和同是PG13的《费城故事》一样,用宽松的分级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引起更广泛的共鸣,也是目的之一。斯皮尔伯格对于同性关系有着另一种认识。 斯皮尔伯格认为同性伴侣和异性夫妻关系没什么区别,他们同样会互相支持、依靠、寻求帮助和吵架分手,所以相较于炽热的情感,他更侧重于描写米尔克与斯科特之间那种互相依赖依靠的温情关系,毕竟爱情只能算影片的支线——斯科特有因米尔克过于热衷竞选而与他分手的情节——主线一直都是哈维·米尔克的从政之路。 《断背山》的预告片风波,显示着目前的北美反同情绪仍然占据上风,因为这个原因,《米尔克》与《断背山》一样,在前期宣传中都尽量保持着低调,直到第五十五届柏林电影节公布了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名单,多达23部电影将竞争电影节的金熊银熊奖,《米尔克》正在其中。 …… 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同时,《米尔克》也将在柏林电影宫举行世界首映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