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0页 (第1/2页)
所以在一开始几位大臣连番为难大皇子的时候,吏部尚书可是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大皇子智多近妖,但有个太大的缺点就是戾气太重。现在乍一上朝堂就被给了个下马威,万一绷不住情绪大怒可就坏了。 但是今日的大皇子可着实出乎吏部尚书的预料,他看着轮椅上沉稳冷静又自带威仪的大皇子,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满意,果然不愧是值得他追随的帝王之才。 杨辉却不这样礼部尚书想的那样简单,先前他并没有参与刁难大皇子的行列,而是静静的观察着坐在轮椅上的大皇子。 这人对皇位明显有意,而且从他处理政事的手段之老道,不难看出这些年即使残废,这个大皇子也没有颓废,肯定暗中谋划着什么。 身体残废还能有如此风仪,不难看出此子心志之坚,且多年沉寂只等今日摄政的机会,此子绝对担得起一个忍字。 但偏偏却做了囚禁帝王,大逆不道之事,仅此一点,杨辉对大皇子就不看好,更何况他知道皇上已经暗中将三皇子立为太子。 忠君到有些迂腐的杨辉,看着大皇子的眼神中泛起了怒气。 杨辉思索,现在大皇子胆敢摄政,肯定对在外处理差事的三皇子动了手,以此子的狠辣,三皇子必定面临着很大的危险。 经过先前一轮的政事轰炸,今日早朝很快就安静下来,陈炳扯着嗓子叫了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突然,杨辉站了出来,他并未看大皇子,而是对着皇位的方向拱了拱手。 臣有一事禀告。 见杨辉站了出来,朝堂上顿时一静。杨辉极受宏明帝信重,虽是三位阁老之一,却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相,偏偏他又与三皇子走得颇近,现在站出来不知有何打算。 礼部尚书隐晦的跟杨辉对视一眼,顿时猜到了杨辉的打算,他是绝对不会让大皇子安安稳稳的摄政的。 哦不知杨阁老有何事卿云看了杨辉一眼,这人的确极有才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隐隐变得太过固执,在一些方面反倒不如年轻的官员做得好。 臣以将近古稀,身体大不如从前,且如今朝中能人辈出,实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且臣近日午夜梦回,总看到家乡之景,恐大限将至,故请殿下允臣乞骸骨归乡。 说完杨辉对着皇位深深的跪拜下去。 所有人都没预料到杨辉竟然会告老还乡,顿时一片哗然耳语纷纷。往日可不见杨辉说自己大限将至,现在大皇子一摄政就提出要乞骸骨,这不是让大皇子没脸吗 听着在座众位大臣的喧闹,杨辉脸色不变。他知道自己这个举动很危险,也许一不小心惹得大皇子不快,这条老命可就没了。 但杨辉同样对自己有信心,以他在朝中的地位,大皇子绝对不敢贸然动他,不过与此同时他想告老也不容易。 不过杨辉心意已决,他一定要离开。一是,他要强硬的表现出对大皇子执政的不满;二是,如果留在京城,他的一举一动肯定受到大皇子的监视,且三皇子身边无人,急需人来帮衬。 朝中有礼部尚书和他的众多门生存在,杨辉并不担心,不管大皇子用什么手段,他都要坚持离开。 吏部尚书看着杨辉目光不善,他自然想让杨辉滚蛋,但他心里也清楚杨辉身居要职,在朝中作用极大,决不能说走就走。 对杨辉的话早有预料的卿云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他甚至执起杯子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这才慢悠悠的劝说杨辉:杨阁老言重了,本宫看您生龙活虎,哪像大限将至的模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