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9页 (第2/2页)
地不宜久留,闹出那么大动静,京城那边一定早有察觉。 三皇子一看戚岳回来,压根没听他的话,反而一脸激动的问:戚将军此去京城可有什么收获 杨辉也走了过来,看着戚岳。 看着三皇子急切的模样,戚岳皱了皱眉,他倒是想问这边怎么突然打了起来,但是碍于身份,只好先回答三皇子的问题:京中状况不同往日。 听到戚岳这句话,三皇子并杨辉目光立刻一亮。京中混乱他们早有预料,但是他们自是希望京城越乱越好,这样他们拿着圣旨领兵平反才更能受到百姓的支持。 然而戚岳下面的话,却彻彻底底的打消了他们的希望:京城中秩序比昔日更胜一筹,且世家势力大为收敛。更重要的是整个京城已经被大皇子牢牢把握,甚至青阳楼中都无人敢非议大皇子。 不可能!三皇子大吃一惊,立刻反驳道,戚将军多年没有回京,莫不是有什么误会 戚岳看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敢这样质疑他的人不多,何况这三皇子还不足弱冠,在戚岳眼中实在只是个毛头小子。 没有察觉到戚岳的不悦,杨辉也被七月的话震住了,他踉跄两步,扯住戚岳的袖子问:戚将军所言当真,当真在那青阳楼中也、也无人 戚岳深深的颔首。 杨辉满目震惊,立刻颓坐在桌边,戚岳死忠于宏明帝,自然不会在这些事情上撒谎。他万万没想到,大皇子竟然把整个京城把控到这个地步。 但是说实话,现在这种状况杨辉其实是早有预料的,只不过自己不愿相信罢了。 杨辉虽已是一介布衣,但朝中门生众多。刚开始离开朝廷的时候,杨辉每日都能收到门生和礼部尚书传来的信件。这信件中不仅详细的给他讲明朝中状况,更是将大皇子的一言一行反映出来。 看到大皇子的种种手段,杨辉不由吃惊。但是让他更为吃惊的是,他在朝中的那些门生竟然慢慢的减少了跟他的通信。 一开始杨辉只以为是大皇子拦截了他们的信件,但后来杨辉接到的一封信却打消了他这个猜测。 给他寄信的是去年的进士,杨辉对他十分看好,平日里多有栽培,这个年轻的官员对杨辉也十分信服。 但是在信中,这个年轻的门生却只留了一句话:仆已择明主,枉费老师栽培。 这封信可是让杨辉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是这个年轻的官员行事稚嫩,跟他直说了。那其余慢慢跟他断了联系的官员又是什么情况 一向自负,认为即使远离朝廷也对朝中状况了如指掌的杨辉,第一次对自己告老还乡的举动升起了后悔之意。虽然这种后悔被三皇子的盛情相待冲散了些许,但是现在随着戚岳的话,这种后悔夹杂着恐慌更为凶猛的袭了上来。 他就是仗着自己在朝中强大的控制力,所以告老还乡来给大皇子一个下马威。没想到朝中非但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大乱,反而被大皇子管理的井井有条,甚至连他的众多门生都已经 眼看杨辉的脸色变得苍白,三皇子做出关心的姿态走到杨辉身后:老师莫慌,岚知道您挂心朝廷,但现在若真如戚将军所言,你我只好再做谋划,岚可是离不开您啊! 燕岚的话立刻让杨辉打起了精神,他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抓住了燕岚的手。 的确,三皇子说的没错,他此次告老本就是为了支持三皇子。三皇子燕岚是他和皇上共同看好的储君人选,无论是品行和智谋都没有任何可指摘的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