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族长_第13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1节 (第2/2页)

心骨。

    起义军某种意义上起的也是这个作用。

    而王淳之就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了自己的实力、财力和原则来。

    只要这样才能让百姓们心中有安全感, 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

    最重要的是,上赶着不是买卖。

    王淳之没有夺取这个无主县城的实力么?

    他有。

    但是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凭借实力强势抢来的县城,哪有百姓们亲手奉上县城来的更得民心。

    县城的主人是他们亲自选的, 会天然的听从命令, 可以省却多少口舌。

    王淳之又没有用伪善的面容去欺世盗名, 而是直接把自己狠厉的手段展现在他们的面前。

    如果这样的他都能接受,那以后就更没问题了。

    但是面上, 王淳之却不能表现出迫不及待来,而是略带疑惑的问道, “琅琊县城的府衙呢?他们不出来管事么?”

    听到王淳之问起他们县城的府衙,不光那几位老人,就连没走的百姓们脸上都是一言难尽。

    “我们县城府衙的人已经走了大半了,就是没走,也不会出面管事了。”百姓们道。

    如果县衙真的还有用, 他们也不会另起心思。

    “还请恩人救救我们琅琊县吧。”几位老人眼泛泪花的乞求道。

    不是他们天生骨头软, 必须得给自己头顶上找个主子压着。

    县城是他们的家, 他们比王淳之这个外人可着急多了。

    只是面对那些地痞流氓们的欺凌,他们纵使有心也无力。

    从来都是平民百姓的他们并不具备审判那些恶人的资格, 因为他们和他们是平等的。

    所以, 那些人他们只能交给别人审判。

    而王淳之就是那个能下得了狠手并不且不怕事的人。

    更别说王淳之杀人为救人,他们自然更不可能会因为这点而对救了和保护他们的人厌恶。

    事实上,王淳之越强, 他们这些没有了主心骨的人就越有安全感。

    而今天,王淳之带粮食过来卖,一表现出来了自己手中有粮的底蕴,二,粮价展现了王淳之做人的良知。

    有些看人准的老人们知道王淳之这样的人就算掌管了他们的县城也不会对他们大肆压迫。

    事实上,他们也给了王淳之一个尺度,那就是王淳之做事只要不过分的超过之前的朝廷,他们就能跟着王淳之混。

    所以现在不是王淳之想要这座县城,而是这座县城的百姓拼了命的想把这座县城往王淳之的手里送。

    见到劝说的人越来越多,王淳之不由清咳了一声,道,“诸位对小子的厚爱,小子先在此谢过了。”

    “事实上小子是王家堡的堡主,这次出来只是听说外面粮价上涨的疯狂,这才从家里面带出一些粮食想借此压一压外面的粮价,要不然粮价那么贵,恐怕还没等着世道变好,咱们琅琊县就变成一座空城了,我们琅琊王家在这里扎根了数十年,怎能忍心看着自己的乡亲们也变成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们。”

    “只是我们王家堡再能耐也只能拂照到琅琊县,其余的县城真的是有心无力,而小子的能力也没大家所想象中的那么大,实在当不起父老乡亲们的厚爱。”说着,王淳之冲着百姓们行了一礼。

    见到王淳之有理有据和明显的推辞,百姓们不由急了,“王家小堡主,你这样的要是还没有能力,那我们这些人就更有心无力了。”

    王淳之叹道,“这样吧,我们双方都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我回去王家堡好好的想想,大家也都坐下来好好的商讨,等我们下一次出来卖粮,如果大家坚持这个想法,那我就不再拒绝了。”

    这次不出意外,只是少数县城百姓的临时起意,并不能代表县城大多数百姓的意见。

    但是没关系,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这些百姓会帮他劝说剩下的人的。

    只有到那时,这座县城才是彻底的归顺于他。

    见到王淳之走了,那些百姓们却没有散。

    倒是那几位老人家,比起之前只顾抓住一线生机的感觉越发强烈了,“不骄不躁,没有被我们言语打动而迫不及待的当上县令,而是给了我们大家好好想想的时间,这位王家小堡主行事的确有一套,真不愧是世家出身啊。”

    像他们的孩子们,这么大的时候都还大半不懂事呢。

    “走吧,我们回去后也得好好的想想,就像王家小堡主说的,不能让我们这座县城也变成空城啊。”

    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谁又愿意离开故土去承受那些颠沛流离呢。

    马车内,那群被王淳之带上的乞丐们有些拘谨的靠在一块,徐季问他们的来历。

    “我们是从北边来的,才来没两天就遇到了小贵人。”那位让孙子给王淳之磕头的爷爷说道。

    他们这一身的皮包骨是一路颠沛流离导致,并不是在琅琊县城造成的。

    徐季看的于心不忍,可能是现在家境富足,王家堡内的人都能吃的饱,所以他现在有些见不得这些苦命的人受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