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悔薄情 (第2/3页)
在自家,可柳氏在这关口忽然到临,岂非祸不单行?他才说了要如何与裴家交代,不想这报应竟来得这样迅速。终究,是天意吧。 夫妻相对默然,夜色又暗了一重。 人境院里的郑梦观尚不知情,他瘫坐在久未踏入的寝房里,手中捧着一卷《汉书》,满身悲凉。房中尚有云安的气息,书册上亦留存了她的痕迹。 二郎不知何时将这一册落在了房里,偏偏是《王嘉传》,其中有一句谚语:千人所指,无病而死。便是这八个字,不知被云安摸索了多少遍,字迹都模糊了。 “云儿,我错了,我真的做错了……” 寒雾笼罩下的庭院,连一丝风声也没有,千人所指的讥讽亦泯然于茫茫的黑夜之中。只是,耳中不闻,心中却见。 原来,流言是这样蚀骨锥心,摧毁一个人的。可那声声认错之人,也不过嗅着了万分之一凄凉余味。 昔日言笑晏晏,都作了朝欢暮散罢。 …… 山间别院,云安房中,许延就在外室研究医药,以备疗治,而内室榻前,一个小婢暂替了素戴。她被李珩带到了偏厅,因为有些事已经不得不去好好解决了。 偏厅里也清静,除了李珩、素戴,便只阿奴。 “素戴,接下来问你的话,你要仔细想来,一五一十说清楚。”沉思了半晌,李珩郑重地指点素戴,呼吸之间,尽是深意,“你所提及的紫萝糕,云安吃了有多久?那位三夫人,是怎样为人?” 素戴明白李珩是要弄清楚一切为云安伸张,便很快将紫萝糕的由来,一并周燕阁嫁进郑家的前后旧事都叙述了一遍。 但其实,李珩对周燕阁其人并不算陌生。两三月前,国子监的一场奇祸,李珩与阿奴就曾怀疑过是妯娌存怨所致。而至今,他们仍在遣人日夜盯着周家,并且也有收获。 素戴不知这些,又道:“她就在自己送来的糕点下药,不避嫌疑,反其道而行,实在阴毒!我家娘子就是吃亏在此!” “你别急,这个周燕阁自然逃不掉。”阿奴明白李珩所想,也是亲自监视周家之人,比李珩更清楚细节,因问:“当日郑梦观下狱,凶手至今不曾归案,郑家可有怀疑之人?” 素戴摇头:“没有,只知这案子仍交由洛阳府在查。难道也是周燕阁所为?她一个女子如何能做到?而且,她恨的是我家娘子夺她所爱,又怎会让所爱之人涉险?” 这个问题,李珩和阿奴也一直没想明白,最好的解释便是因爱生恨,不择手段,却也有些牵强。 李珩问道:“郑家就丝毫不怀疑周仁钧么?他是太学助教,又是周女的叔父,他能办到,也有动机。案发那日与郑梦观送饭的庶仆曾言,他被周仁钧支开了片刻,饭食离过手,而郑梦观就是吃了这顿饭后没了知觉,为人摆布。” 周仁钧在郑家是个极受尊重的人,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似乎是不会插手这种下作之事的。但素戴能理解李珩的怀疑,毕竟周仁钧与周女有这么一条血缘。她道: “若真与周先生有关,想必郑家也不会相信。何况,周先生自那次事后就病了,拖到如今,已是不中用了。郑家不会把疑心放在奄奄一息的恩师身上。” 既早是监视周家,周仁钧的情况李珩都知道,也因此才更肯定了几分。或许周仁钧就是做贼心虚,忧惧成病呢?他病得恰在其时,哪里就有如此巧合的事? 想了想,李珩略递与阿奴递了眼色,阿奴即道:“郑家愚昧不清,可大王早有防备,这二三月,一直命我暗中观察。我发现,有个紫衣女人会去周家拜访,次数虽不多,但每每都是从后门进出,还以帷帽遮面,极为神秘。” 这话让素戴一惊,只想周仁钧不曾娶妻,又是这般人品,怎会暗与女子牵扯?而这女子如此神秘,二人必是见不得人的关系,难道周仁钧真会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那大王可知晓这女子是谁?”素戴小心地问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