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个病美人_第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节 (第2/3页)

些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万万动不得手。

    还是几十里外驻守边关的周将军,连夜将军中的粮食分了几车过去,解决燃眉之急,暂且稳住了人心。

    瘟疫永远是古往今来最沉重的伤痕,当地大夫束手无策,太医院多良医却又远在千里可望不可即。

    加急文书一到面前,皇帝便下了旨,令太医院指派三位太医赶往江阳,同军医和当地大夫,一同研制出瘟疫的解药。

    陈院使传了皇帝口谕到太医院,堂中顿时鸦雀无声,太医们面面相觑,却又十分默契的没有人站出来答话。

    皇帝有旨,前往边关救急的太医,皆赐黄金千两,另能加官进爵,蒙荫子孙。

    旨意已下,必然不能抗旨不尊,但众人皆知边关危急,稍有不慎就会把小命留在那里。

    再多的钱,再大的官,也得要有命来享,宫中太医大多出身不低,养尊处优惯了,哪里能习惯黄沙莽莽的边疆,更不论瘟疫来势汹汹,一个不注意染上,可就得不偿失了。

    陈院使等了半天没人应,左右环顾了一眼,沉声开口:“先贤医圣《伤寒杂病论》你们可有细读?”

    这是医道入门必学典籍,无人不知。众人不懂陈院使的意思,却还是先附和肯定了。

    陈院使已到古稀之年,头发已经花白地不成的样子,佝偻着腰,一身沧桑,可他目光却是坚定的。

    “《伤寒杂病论》序之有言: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陈院使声音不大,吐字却格外清晰,太医们才听了第一句,就有些仓促的低下头,满脸羞愧。

    “如今大难当前,你们身为济世救人的大夫,如此退缩,不闻不问,可觉愧对先贤,枉入医道?”

    第72章 心怀天下

    陈院使之言振聋发聩, 在堂中有了回声,直叫人手足无措,无地自容。

    治病救人乃医者本分, 但生死面前,不自觉的就会生出退却之意, 这是人的本能。

    但人活在世, 总有理智战胜本能之时。

    “边关万千将士, 哪个不知刀剑无眼,随时会丧命?哪怕血流成河, 却也始终义无反顾。”陈院使叹息一声,心有不甘:“若非我一把老骨头,禁不住颠簸怕死在半路上添麻烦,这会就该在去江阳的路上了。”

    “你们先回去和家中商议,若愿去的明日一早告知我结果,后日出发前往江阳,偌大个太医院, 应该也找得出三个为国为民, 心系天下的良医来!”说罢这句话,陈院使便背着手,摇头进了内间, 那背影说不出的失落。

    皇帝旨意中并未指定某位太医, 只让陈院使视情况安排,陈院使体恤,才让太医们各自商议, 但圣旨已下,不可抗旨不尊,若没人主动站出来, 也必然会定下三人,只是不知这使命会落在谁身上。

    “这可怎么办?”

    “去还是不去?”

    “此去艰难……可不易啊!”

    “我独一个,上有老母,下有幼儿,我要去了,可不天塌了。”

    堂中吵作一团,众人面如菜色,愁眉苦脸,显然做不下这个决定。

    太医院现有太医三十余人,好几位老太医上了年纪,都是伺候先帝的人,比陈院使也年轻不了多少,于情于理都该排除在外的。

    年轻体壮的太医不少,估摸着若无人主动请缨,必然是要从他们中间选择的。

    这样一来,最忧心的还是成了他们。

    众人还在讨论着,裴渊立于角落,面色冷凝,一言不发。

    闵旭踱步过来,上下打量他一眼,问:“裴大人,你会去吗?”

    裴渊无动于衷,连看都没看闵旭一眼,就抬脚走了出去。

    临近三月,春日气息正浓,阳光洒在身上生出几分暖意,裴渊在狭长的宫道站立了片刻,看着眼前一片朱墙绿瓦,目光如水。

    停顿了好一阵,才又迈开脚步,调了头往雍和宫去。

    雍和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