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247节 (第2/2页)
张温身躯一震。 在听到夏原吉说及浙江道的事情之后,张温已经在想他们这些人在倭国干的事情,还不能入了陛下和朝廷百官的眼了。 张温轻咳一声,缓缓开口:“回禀陛下,我朝镇倭大军去岁季秋出征,初冬抵达倭国石见地,聚工匠,集李氏朝鲜、倭国民夫,至今岁夏初臣出海回京时,共开采冶炼白银五十万两整,此番正停泊于东水关外。另有铜铁等产出今次未能转运回京,存于镇倭大军大营之中。 另解押倭人三千运往山西等煤矿处。又有两千余倭寇现今关押于苏州府,由镇海卫看守。” 张温说的很清楚。 这次带回了五十万两白银就在东水关外头,另有三千名倭人被送到山西挖煤矿去了,还有两千多倭寇被关在苏州府那边。 五十万两对比浙江道近八十万两的税银,初一听并不算让人惊讶。 然而,只是讯息之间,便有人计算了出来,也醒悟了过来。 这他娘,镇倭大军去年冬天才到的倭国,要寻矿、开矿、挖掘、冶炼,今年初夏就装船回京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便足足带回来五十万两白银。 这往后少了前期的建造矿场的时间,再增加矿工,已经有人断定倭国那边朝廷每岁最低也能拿到两百万两的白银收入(史料石见银矿于倭国每岁最高百万两白银产出)! 一名户部主事猛的伸长了脖子,重重的打了一个嗝,然后双眼眼珠向上一番,人也就直挺挺的向后砸在了地上。 整个中极殿已经疯了,这一刻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开始毫不顾忌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断的议论着朝廷多出来的这些钱粮。 没有当成户部尚书的郁新,亦是痴痴的张嘴嘀咕着:“从来没有当过这么富裕的户部官……” “好!” 这一次,朱允熥率先开口,目光烁烁的盯着张温:“镇倭大军为国创立大功,朝廷必当厚赏,前线将士皆有考功!” 大孙子的一声呼喊,将已经不自觉陷入到梦幻之中的朱元璋给喊醒。 望着眼前已经彻底没了早朝模样的中极殿,朱元璋没有任何生怒的意思。 他低头看向坐在圈椅上的大孙子。 再看看这热闹如同市口的朝堂,一股子畅快到几乎要大吼才能发泄出来的豪情,不断的在朱元璋的心中滋生着。 “咱大明有钱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金钱的力量 中极殿内,进入到了一种神奇的状态之中。 文武百官在经历癫狂之后,却是渐渐的冷静了下来,整个大殿内只剩下一道道沉重的呼吸声。 镇倭大军副将、鹤庆侯张温,转着脑袋左右张望了一圈,深吸了一口气后,再一次躬身道:“启禀陛下,镇倭大军数月前探的倭国本岛西北海域,有一座名为佐渡岛的海岛,岛上探得有金银矿……” 大明还能更加有钱? 随着张温将被称之为金银岛的佐渡岛说出之后,中极殿内的文武百官已经自动忽略,这座佐渡岛的归属问题。 郁新替在场所有人,问出了心中的期待:“鹤庆侯可知此岛又能产出几何?” “根据我军营中匠人核算,此岛可年出黄金不下万两,白银与石见银矿产出可不相上下。” 张温轻声回答,随后目光紧张的看向文官们,生怕这些人再一次的疯狂起来。 只是,这一次在听到有如此丰饶矿产之后,朝堂上的官员们却并没有再一次癫狂。 实在是已经麻木了。 甚至,百官已经产生了一种,每年多出来这么多钱该如何用掉的想法。 朱元璋同样是不知如何开口,压在大孙子肩膀上的手重重的捏了两下。 朱允熥抬头看向老爷子。 “镇倭大军的奏报如何?” “有东水关外那五十万两银子,奏报自是属实的。”朱允熥琢磨了一下,悄声回答。 佐渡岛这件事,当初还是他在某个地方冲浪的时候,被一位朋友告知的。 这座岛很大,整个岛上好几十处金银矿脉,巅峰时期一年可产黄金一千五百公斤,白银四十吨。 而整体矿藏量可达八十多吨黄金,两千多吨白银。 而那位朋友,还告诉了他在琼州府的那座含铁量高达百分之七十的露天石绿铁矿。 朱元璋感叹了一声:“怎的倭国竟有这般多的金银矿?” 怎么不会多呢。 朱允熥心中亦是感慨着,在美洲大陆没有被发现之前,倭国可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产出地,整个倭国直接被西方称之为金银岛。 “孙儿听闻,倭国其实还有不少地方富有金银矿藏,只是产量及开采冶炼,大多不如石见银矿方便而已。” 默默的,朱允熥又为倭国的覆灭,在老爷子心中做起了铺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