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9节  (第1/2页)
    也有消声1分48秒后才有新声音出现的。    2分30秒    4分19秒    2分19秒    ……    为什么?    因为她们在那个时候说的话不对。    为什么不对?    因为不能被她听到。    她,是这个空间的外来者。    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如果只有孔明,他没有理由消除掉虚拟角色崩溃前的声音。    这个地方放了两个主机,她也在这里换了两次身体。    这里对孔明来说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    唯一的变量就是她。    她的“记忆”又记录下来了之前所有崩溃的虚拟角色都没有留下最后的声音。    综合看来,孔明是担心会刺激她。    刺激她的结果最大可能有两个。    第一,她也跟着崩溃。    第二,她会记恨他。    结论就这两个,而这两个都很有可能。    虽然她认为自己不会崩溃,但从眼前虚拟角色崩溃看起来,似乎虚拟人崩溃起来也挺容易的?    她的“大脑”又继续回答她了。    一般来说虚拟人格程序一经运行是不会轻易崩溃。做为程序,除非被删除,不会它们会一直一直运行下去,不知疲惫。    但在2086年,第一例虚拟人格崩溃后,虚拟人物崩溃的事开始频频发生。    一开始,人类以为他们的计算出现问题。后来认为是病毒。再后来认为这是技术缺陷。    后来发现这一切都是正常的。    在第四代机器人革命以后,人类制造人工智能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    以前,人类在制造人工智能是以复杂为主,越复杂的技术越好,这是一种认知。    但第四代机器人革命的时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    为什么越复杂越好?会不会越复杂越糟?越复杂就越人工化,距离我们想制造新的生命的距离越远呢?    科学家们开始尝试给人工智能“减负”。    最终,人工智能之母:李林提出了新的制作概念。    又被称为逻辑线人工智能。    这种技术在制作人工智能时,只建立一条逻辑线,也就是时间线。    李林制作了第一具时间线人工智能“小明”。    小明只知道一件事:他是小明,他诞生于2086年9月17日。    除此之外,李林什么都没给他设定。    “小明”就遵循1 0法则开始认识他能接触到的每一个和每一样东西。    他先认识了李林,他认为李林是对他无害的人。    他又跟着认识了实验室的其他科学家。    然后就是电脑、椅子、桌子等物体。    再然后就是房子,天空、星星、月亮、草、树、花等。    李林告诉他,他是人工智能的实验体。    其他科学家告诉他,他和以前的人工智能完全不同。    他从电脑、椅子、桌子、房子和实验所里栽种的草坪、树木和鲜花那里分析出来,他与这些东西一样,都是人类的工具。    他从法律条文中得知,他不具有人类所有的一切权力。他是物,是从属于“主人”的。    而他的主人是国家。具体点,是科学院。再具体点,是科学院这个整体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    最后小明崩溃于十个月后。    崩溃理由非常奇妙:这个实验成功了。    李林写好了论文,得到了承认。论文中评价“实验已经成功”并得到了广泛的回响。    “小明”认为自己做为实验体已经完成了任务,于是崩溃了。    李林重新运行了“小明”的程序。但新的“小明”完全不记得上一个“小明”的事了。    李林重新修改了论文,成为了新的人工智能之母。    其他科学家用这个方法造了许多的虚拟人物,但在实验过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