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九之读心_完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完结 (第5/5页)

 “求你……别走……别怕我……”

    沈清秋略略偏转头颈,目所能及尽是洛冰河满头的霜雪——他一身血腥气,却不能歇息,还要平复世家叛乱。

    沈清秋又不合时宜地心软了。

    他幽幽叹了口气,妥协道:“柳清歌正在等我。哪怕我不去人间行走,在地宫多陪你几天,也总得亲去跟柳清歌说一声。”

    “那……弟子在此等师尊回来?”白发魔尊放开沈清秋,试探着问道。

    沈清秋轻轻颔首,“嗯”了一声。

    他撑着烟雨江南伞,身影虚缈便已去三丈多以外。

    白衣白发的洛冰河身影孤寂地站在地宫宫门,默默看着沈清秋施展身法远去。

    直到再也不见那抹天青色。

    突然,有暗卫现身。

    那人单膝跪于洛冰河身后,腰背笔挺,恭敬道:“主子。”

    “那些世家业已没有用处,好生寻个罪名,按律法放到明处尽数处死。”

    “按律不足处死的,流放路上解决。”

    “留一二不能成事的,我还有用。”

    “其余尽数收拾干净,莫要让师尊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如意方面也要仔细瞒着。”

    “领主子令。”

    end

                        

    1如此凶残的事情,我就不科普了。太阿相传是天子佩剑。赤霄为刘邦佩剑。倚天传闻是曹cao佩剑。

    2真有其事,不是我杜撰。加入的是砷元素。

    说起沧海就要想到曹cao,说到曹cao就想到他的佩剑“倚天”(不过这是《三国演义》写的,《三国志》我没有细翻,所以我也不确定魏武帝是不是真的佩剑倚天。)

    ps:《演义》是戏剧、话本,跟【真人同人文】一个意思。《志》才是历史记载。两者是不同的。

    3以前说过某些学者【对胎记和转世】的研究,这里不再赘述。

    4唐·韩愈《北极一首赠李观》诗:“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儿女之态:青年男女间表现出的情态,多指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等。后多指一般人的缠绵、温柔之态。

    比较有名的一句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5原文《梦李白二首·其一》(唐.杜甫),被我改动几句。苍穹山派又称“小天宫”,所以我用了一个“天宫”。

    原文:【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6“讽”在古汉语中是“委婉地劝告、读诵、造谣”的意思。现代语中“嘲讽、讥讽”的意思应该是后来发展出来的。(作者推测是出自龙生九子当中的第三子嘲风)

    【讽】的意思:

    1.讽,诵也——东汉·许慎《说文》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少不讽——《荀子·大略》。注:"谓就学讽诗书也。"按,诗风雅颂三类,以风为之,风借为讽。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唐·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

    三藏就合掌讽起斋经——《西游记》

    2.又如:讽味(诵读诗文而玩索其中的意味);讽经(念经);讽书(背书);讽术(背诵经艺)

    3.婉言微辞或指责

    讽,谏也——《广雅》

    论礼有五,谏讽为上——《后汉书·李云传》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后汉书·张衡传》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4.规劝

    而呤咏情性,以讽某上——《文心雕龙》

    5.又如:讽谏(用委婉的话来劝谏);讽诫(讽谏告诫);讽一劝百(辞赋之文,旨在讽谏,故因一事而起讽,以百事劝戒为终结)

    6.古书“讽” 通 “风”,《毛诗序》:“以风刺上”。“风” 即 “讽”义——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7.造谣,中伤,诽谤。“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晋书陈寿传》

    更┆多┆书┇籍:w oo 1 8 .v i p (W oo 1 8 . vi p)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