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113节 (第3/3页)
,就是这最关键的第一步! 如果大明能够做到迈出这第一步,通过海外贸易培养出可以抗衡士绅阶层的资产阶层,想来以后的事情,就都有可能发生了。 毕竟,如果没有资产阶层的存在,没有工业变革和工厂,那么赤色黎明也不会到来。 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和时代进步的先决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管是从国家还是从其他角度来说,大明如果真的能诞生资产阶层,那未来总比被注定保守腐朽的士绅阶层又拖到传统农业国的轨道上强得多。 至于第二步思维变革,姜星火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别说他会亲自下场,打算用自己的学说跟理学好好较量一番。 嗯,赢了那他原地成圣。 输了,也不过是被卫道士们喷的身与名俱灭,然后他继续下一世穿越之旅而已。 其实就算没有他的时空,冲着明朝中后期的那些诸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维来看,只要资产阶层有萌芽出现,对应的思维变革要求,几乎是顺理成章地诞生的。 物质地基决定顶层结构,如此而已。 所以,关键还在于这第一步啊! 海外殖民! 而除了郑和下西洋,又如何才能推动大明的殖民进程呢? 姜星火忽然想起了前世看到的一个有趣脑洞——如果朱棣把他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封藩海外,大明会不会就真的开启全球殖民时代了? 说实话,如果真这么干了,真有可能,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分邦建国,既能够成为海外殖民的最好理由,更能成为大明统治天竺、吕宋等地的直接动力。 皇子们打下来的地盘就是自己的藩国,能不能尽心尽力推动大明的殖民进程吗? 这些思考说来话长,其实不过是姜星火沉吟几息的功夫罢了。 姜星火忽然问道:“高羽,你认不认识朱高煦?” 一瞬间,朱高煦和李景隆的眼中都流露出了惊骇。 难道,姜先生已经识破了他们的身份? “俺、好像、可能、认识、吧?”朱高煦结结巴巴地答道。 “认识就好。”姜星火点了点头,“伱要是跟他关系好,要是以后争储失败的话,其实可以劝劝他,以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争不了太子,那率军提三尺剑横行万里石塘,如王玄策那般灭国无数,于海外建立藩国,也不是一个不可行的办法.总好过要是争储不成,余生虚度,浪费了一身勇武。” 朱高煦愣住了。 显然,他从姜星火这番言语里,听出了某种深层的东西。 他的心脏猛烈跳动,脑海中闪电般划过了这个词——海外建国! 这个念头突然就出现了,令朱高煦吓了一大跳,但却怎么也挥散不去,他赶紧甩了甩脑袋,将这个疯狂的想法驱逐掉了。 朱高煦心想:“呸呸呸,俺要当就当大明的皇帝,凭啥去海外当皇帝?凭啥说俺争储就争不成?” 姜星火不晓得对方内心的反应,只是继续说道。 “海外殖民是大明开始走向历史正确轨道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注定是极为艰难的,结合大明的实际国情,分邦建国是相对靠谱的、可以推动海外殖民的举措。” “这件事要么是老藩王们去做,要么就是新藩王们去做,总之,脱不了藩王这层关系,否则大明根本不会有任何动力支持。” “毕竟,藩王去海外建国,一方面减少了大明内部的矛盾和皇帝的猜忌,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扩大大明的影响力,且不用担心会对大明本土造成什么重大损害,可谓是利大于弊。” 听完了这番话,朱高煦倒是有些认同。 如果想要做成海外殖民这件事,藩王海外建国,确实是最好的途径。 否则民间的海外殖民,大明朝廷根本不可能同意,而如果是非朱家的人去主导,朝廷更是不可能放心。 藩王去海外建国,大明朝廷则又可以甩包袱,又可以扩张大明的疆域,两全其美。 “之前我说过,之所以在未来大明的武臣勋贵会对文臣士绅彻底败落,便是因为大明无法重复开国和靖难,但必须重复三年一次的科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