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499节 (第2/3页)
量和可供养的人口?” “不错。” 姜星火适时地装了一把神棍,抬手指了指天上,又把手指放到了唇中。 见状,大臣们似乎了然了些什么。 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天上有人。 夏原吉感叹道:“我亲自去了趟江南,如今我大明正处于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的繁盛阶段,但由于粮食紧缺以致许多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这样的情况如果真的能一去不复返,那该有多好?” “唉。” 这时候忠诚伯茹瑺也是叹了口气,停顿片刻,接着摇头道:“这些年里,不知有多少百姓为了填饱肚子,为了求一口吃的,而家破人亡.” “我等身为国朝重臣,理应将此等悲剧消弭于无形,可惜,事与愿违啊!” 长长一声叹息,继而沉默良久。 见到众官员皆是一脸沉闷时,朱棣忽而开口。 “好了!咱们大明总得往前看!” 沉喝一声,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朱棣扫视众人,缓缓说道:“朕知道各位对今天展示的地球仪有很大的疑惑,朕可以告诉你们,朕也疑惑,但是,这是我大明的最高机密之一,无论如何,你们心里有天大的疑惑,都必须保守秘密!” 顿了顿,朱棣继续说道:“无论如何,在海洋贸易中大明对于海外诸国,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既然能增加经济总量,就算新大陆上的高产农作物短时间内弄不到,大明依然可以通过海外贸易顺差来获取粮食,不需要担心一部分百姓从事商业以后,大明会出现粮食危机,那么为什么不进行海外贸易呢?” 短时间内,大明有靖难后人口减少的buff,又有化肥的增产buff,人少粮多,其实是是不用担心的。 黄福等人讨论的,也是经济政策转向后的中期问题,而既然有“贸易顺差赚粮食”应付中期,又有“土豆、玉米、红薯三件套”应付长期,那么从长、中、短三个阶段来看,因为帝国的实际情况而反对海外贸易的理由,是都不成立的。 而这时候好就好在,经历了辩经擂台赛和孝陵驳斥王景后,已经没人拿什么“礼”、“祖宗之法”之类的东西来说事了。 这多好,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和道理都能行,那就能行。 朱棣沉声道:“朕意已决,废除海禁,不仅郑和等皇家宗室船队可以进行海外贸易,获取了贸易特别许可的商人同样可以,而大明与日本的非武装自由贸易区,便是第一批试点。” 这就是给廷辩的一部分辩题定结论了,黄福等人自然无话可说。 而接下来的话题,就转移到了国内商贸上。 姜星火继续道:“方才说了,朝廷的经济政策,第一要务是发展生产,通过经济增值来扩大经济总量;而第二要务,便是通过对市场的挖掘来获得经济收入,也就是充分活跃国内市场。” “王安石所谓的‘青苗法’和‘市易法’其实就是这个方向,当然了,王安石的方向虽然对,虽然还是动态的理财术,但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候,还是不可避免地走了桑弘羊的老路,也就是通过国家的权力,以行政的手段来干预市场,但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是不对的。” “青苗法”和“市易法”,本质都是官方插手民间信贷,藉此于民间逐利。 所谓“青苗法”便是将府库里的钱粮,按低于民间高利贷的利率贷给农人,理论上可以帮助农人度过青黄不接之时,而官府又可以有效利用闲置资源,但实际上.不说事与愿违吧,也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了。 而“市易法”则是商业贷款,也就是官府给商人放贷,或者贷款给官办的商号,去收购卖不出去的货物,看起来也挺好是吧?但是这直接导致了割韭菜式的强制借贷,以及官办商号通过“收购卖不出去的货物”的权力,低价买走了竞争对手的货品,最后形成垄断,赚取了大量的利差。 “那国师认为该如何充分活跃国内市场呢?”大皇子朱高炽这时候也起了兴致,他对这个问题,以前也有过一些思考。 姜星火思忖片刻,果断地答道。 “产权基础、中央银行、商业钱庄、公司制。” 第411章 国策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奉天殿内,姜星火并没有急着解释这几个名词的意思,而是认真看向殿内的高官们。 “任何变法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脱离实际情况去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就如同刻舟求剑一般,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那么请问诸位,王安石变法为什么要搞青苗法和市易法?这两个针对国内市场的法,基础是什么?只有搞明白这两个问题,我们才能以史为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