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的咸鱼人生_第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节 (第2/2页)

 作者有话要说:  杨冬燕:说好了要当文明人呢?

    王妃:气哭!

    第022章

    杨冬燕她什么都不知道。

    说白了这就是信息不对等, 杨冬燕只是根据烂苹果和供糕上面那熟悉的“永平”两个字,这才推断出了她拿到手的是儿子供奉给她的供品。

    至于骂儿子……

    她压根就不知道什么入梦啊托梦啊,只是每次骂过儿子后, 第二天捞到的东西就合心意多了,所以就习惯成自然, 得闲了就骂两句。

    也因此, 再又一次伸手一捞就是一大罐猪油的时候,杨冬燕是懵的。

    等方氏从杀猪匠这边预定好猪rou回家时,推门就看到她婆婆抱着那个熟悉的猪油罐子,傻傻的坐在堂屋里发呆。

    方氏“嗷”的一声就扑过去了。

    “我的娘哟!咱们家可不是从前了,人进人出的,你抱着这个干啥?还我还我……我帮娘保存好!”

    杨冬燕死鱼眼一般的看着方氏:“这是我新捞的。”

    啥?

    方氏很是怀疑的看了眼猪油罐子,犹豫了一下,索性跑回了自己屋里,等她再度回来时,才陪着笑看向杨冬燕:“娘哟, 还真是嘿嘿嘿……大伯子老嫂子可真客气嘿嘿嘿……”

    大伯子老嫂子??

    杨冬燕眼前浮现了她上辈子儿子儿媳的模样, 顿时被方氏这称呼噎了个半死。

    算了, 跟这傻子较什么劲儿呢?

    将新得的猪油连罐子一起给了方氏,杨冬燕刚要回屋, 就听到一声大吼:“大牛他娘!你过来一下!”

    是隔壁的魏大嫂。

    杨冬燕给了方氏一个眼神, 方氏秒懂,赶紧先将罐子藏起来。

    与此同时, 杨冬燕也袖着手慢吞吞的走到了隔壁。

    这天气真是越来越冷了。

    是还没冷到落雪穿棉袄的地步,但作为一个已经在南方生活了好多年的人来说,乍一来看北方,光是脑补一下寒冬就感觉活不出来了。尤其她上辈子还是养尊处优的富贵人家老太太, 更是已经太久太久没有挨饿受冻了。

    走出家门时,杨冬燕回头看了眼自家。

    这些天,房子已经修了一部分。当然不可能彻底完工,缺的东西太多了。再说真要大修的话,还是得请专门的泥瓦匠木匠等等,光靠大牛二牛和自家亲戚是不成的。

    还是觉得日子很苦。

    杨冬燕是真信了那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明明上辈子的她也是穷苦出身,若非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又怎会背井离乡去搏命呢?

    唉……

    魏大嫂看到的就是唉声叹气的弟媳妇,顿时她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的给咽回去了。

    想了想,她索性将杨冬燕拽回了自己那屋。

    隔壁家就比杨冬燕他们家大多了,院子更大了,房舍也更多了,毕竟他们家人口也多。

    “大嫂你找我干啥?”

    魏大嫂一直将她拽到了炕边上坐好,这才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有个话我憋了很久了,老早就想问问你,你家到底是发了多大的财,才搞出这么大的排场来?”

    没等杨冬燕开口询问,魏大嫂真就跟她自己说的那样,是憋了太久太久了,都不用人催,就一叠声的念叨开了。

    “从你家大牛二牛挣了钱回来我就想跟你说了,知道你这些年受了太多的委屈,寡母带俩孩子有多苦,身为大嫂我是看在眼里的。我就想着,你总算熬出去了,想显摆一下也是常事,请亲戚吃顿好的也没啥大不了的,可你呢?”

    杨冬燕一脸“我怎么了”的表情,要多无辜有多无辜。

    魏大嫂气不打一处来:“吃顿好的感谢亲戚没啥,正好你家要修房子,把这两个事儿一道儿办了也成。可你咋就变成了摆席请客了?这不年不节的,你敢请,他们还真敢来!空手就来,没脸没皮的!”

    “我就办了三桌……”杨冬燕惊呆了,“再说请的不是自家人吗?”

    “三桌啊!整整三桌啊!而且就你准备的菜,搁别人家,三桌都能给你整出十桌来!”

    哪怕这个说法是略有些夸张了,不过魏家前阵子办的席面确实是好,起码在这礁磬村是头一份了。别的不说,就前些日子人家娶媳妇办喜酒,都没他们家来得实诚。

    魏大嫂一副忍无可忍的模样,掰着手指头给她算账。

    “你说你要请客吃顿好的,喊上我男人,再叫上隔房的二叔,最多最多再加上我大儿子,算上你家大牛二牛,五个大老爷们凑一桌喝两杯,不就成了?干嘛要摆那么大的排场?摆阔也不是这么摆的!”

    杨冬燕:……

    也没多阔吧?

    猪rou是买了二十斤,但实际上摆席吃掉的不足十斤;鸡是杀了两只,但其实没全部吃完;酒倒是喝了两坛;再就是花生瓜子之类的零嘴散出去不少。

    像蔬菜瓜果,非但没用自家的,因为来吃席的都带了不少过来,直到今个儿,灶屋里还堆着十来斤白菜萝卜。

    杨冬燕知道魏大嫂是好意,但她不理解自己怎么就摆阔了?

    换算成具体银子的话,一共开销也不过半两,也就是半贯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