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的咸鱼人生_第2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节 (第3/3页)

,省着点儿吃,要吃到来年开春。

    方氏是最听话的,她当下就将剩下的猪rou腌制了一番,挂到了堂屋那高高的横梁上晾着。鸡倒是没动它们,打算到腊月中旬再杀。

    于是, 老魏家的日常饭菜就变成了各色蔬菜面, 或者白米粥配咸菜。

    小杨氏捧着饭碗感到一阵阵窒息, 时不时的抬头看向屋梁上挂着的猪rou条。

    看一眼rou,吃一口饭。

    有得看没得吃, 这是何等的人间疾苦?

    看到老魏家这般做派, 魏大嫂就觉得十分欣慰,她拉着杨冬燕的手, 笑着夸赞道:“日子就该这么过!你想啊,少吃一口就省下了一点钱,每日每月每年都这样,几年下来就是一大注钱!”

    杨冬燕倒是还好, 她其实也不是特别馋rou,最早刚借尸还魂那阵子是纯粹因为饿,肚子里没油水,饿得挠心挠肺的。而如今身体底子好了很多,她也就没那么馋了。

    听到魏大嫂这话,杨冬燕只笑眯眯的点头:“大嫂说的是,论过日子,咱们村还是当属大嫂最能耐。我呀,早先是穷惯了,一下子手头有了钱就跟钱烫手似的,恨不得立马花出去。这往后,我还指着大嫂多教教我。”

    魏大嫂很满意:“咱婆婆走得早,我是你大嫂,只要你愿意听,我肯定是愿意教你的。放心吧,日子还长着,咱慢慢来。”

    这算是将前头那茬给掀过去了,杨冬燕松了一口气,她倒不怕自己被人当成傻子,而是担心让人知晓了她最大的秘密。

    当下,杨冬燕又将早先方氏说过的话,略修饰了一番,拿来询问魏大嫂。

    就是来年开春养鸡鸭养猪羊的事儿。

    其实这真是乡下地头一贯的做派,兴许在城里人看来,有的是法子让钱生钱。能自个儿做点儿小买卖,能拿钱投到别人的生意里,还能置办房舍赁出去吃租子等等。

    可在乡下,要想挣钱一般就两个路子。

    要么置办田产,要么饲养家禽家畜。

    老魏家对外说的钱数,倒也能置办一亩地了,上等的肯定不行,可上等好田原就是需要碰运气的,轻易买不着。

    可杨冬燕不能这么做,家里田产一多,大牛二牛还怎么出门挣钱?别的不说,“本钱”就那么多,一旦置办田产就不剩多少了。

    二选一,那就只剩下饲养家禽家畜了。

    “养猪倒是不错,可你们以前也没养过,真想养的话,我帮你们打听一下,看哪家有小猪崽要卖,瞧好了买上一只。可别太谈心了,先养一只试试看,养猪要上山割猪草,光这事儿就够费劲儿的了。”

    魏大嫂最终建议养一只猪,再多养一些鸡。

    养鸡容易,圈在院子里就成。鸭子就不必了,养鸭回头还要去河边放。偏老魏家缺人手,来年小杨氏还要生了,一个娃绊住一个人是常事儿,等于说真正能干活的就只有杨冬燕和方氏,毕竟魏家哥俩开春就要出门的。

    家里人口少就是这样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

    末了,魏大嫂还建议,暂时就别想盖新屋了。一则,今年刚修缮了一番,能撑好几年。二则,眼下盖新屋属于不前不后的,大牛二牛都娶了媳妇,底下的窝头又太小了。

    “来年啊,找人搭个猪圈,你们的屋子就别扒了。等再过个七八年,窝头也上十岁了,倒是可以准备着买砖瓦砍木头,筹措个一年半载的,等新屋盖好了,就可以给窝头说媳妇了。”

    魏大嫂说这话时,窝头正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捧着半个烤番薯,埋头吭哧吭哧正吃得香呢。

    杨冬燕目光在窝头面上停留了一瞬,就有种不忍直视的感觉。

    窝头才三岁啊!这就考虑着要给他讨媳妇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