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5节 (第2/3页)
一个没忍住张嘴就让她滚。 美妾傻了,刘二老爷也傻了。 真的,老祖宗曾不欺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祖安老太太者满脸脏话。 但要说刘二太太猜对了也不是,她只是猜到了刘二老爷绝对会挨骂,可她也没想到,老太太去了阴曹地府后,连折腾人的手段都高明了不少。 老太太亲口给刘二老爷布置了功课。 以为仅仅是要求他誊写乡试用书?不,像这种不费脑子的事儿,交给侾哥儿就行了,刘二老爷完全值得更好的! 让他亲自写文章! 写科举的心得体会! 写乡试要注意的事项一百点! 仿佛是为了说明刘二老爷送乡试倒计时日历这个事儿有多离谱,老太太也干了一件不相上下的事儿。 她强烈要求刘二老爷写通关秘籍,差不多就是要求他带过乡试,哪怕本来考上很玄乎的,读了他的文章后,要能够立马通过的。 刘二老爷:…… 不是啊,他要是有这个能耐,还会一直待在翰林院里不得重用? 就我娘的离谱!! ** 杨冬燕有个优点就是,骂完就将这事儿给翻篇了。当然,谁也不能保证她哪天想起来了会不会旧事重提,不过那也无所谓,毕竟哪怕不翻旧账,她想骂儿子了,依旧是张嘴就来。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还是窝头。 可怜的魏大牛还不知道,他娘是个干大事儿的人! 其实,他很早以前就明白的,他娘肯定不愿意长久的窝在乡下地头。但说真的,从礁磬村到小县城,再到如今的省城,他觉得自己已经很能耐了,多少乡下泥腿子得依靠祖祖辈辈的努力,这才能勉强在县城里扎了根。 要是像他们家这样,在省城安家落户,还置办下了如此庞大的产业,得是几代人的努力外加无限的好运才行。 生活已经很美好了,老天爷对他们老魏家真的是掏心掏肺了。 无论如何,魏大牛都不会想到,他老娘的眼界高到,连省城都看不上。 至始至终,杨冬燕都没想过要长长久久的待在省城里。当然,她也明白,在整个济康郡里,省城就是最好的地儿。但问题来了,她做什么非要待在这破郡城里?直接去一国之都的南陵郡不好吗? 幸好,她没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让魏大牛的惊吓可以来得稍微晚一点儿。 杨冬燕从来都明白,绝对大多数都是愿意为了儿孙奉献,但极少有人会为了父母长辈做出改变。 哪怕魏大牛兄弟二人,最初是打着给老娘赚孝敬钱的名头,外出打零工的,但事实却是,老魏家能走到这一步,窝头的求学路占了很大的份量。 如果只是为了让老太太享福,魏大牛完全可以跟兄弟一起外出拼搏,挣了钱拿回家盖新屋,家里缺什么,他都可以出去买回来。正好,乡下地头也挺不错的,院子宽敞房舍敞亮,屋前屋后还能种菜养鸡,得闲了想跟人唠唠,出门就能碰上熟人。 ——这才是多数人对老年人美好生活的幻想。 不是说他们没良心,而是很多人都将老年人框住了,觉得年纪都那么大了,肯定不喜欢往外走的,身边都是熟人这心里才能安心,比起见世面瞧热闹,老人肯定更喜欢儿孙绕膝。 诚然,兴许多数老人是这么想的,但显然杨冬燕不是这样的。 怎么就非要落叶归根了? 怎么就这么怕死在了外面? 杨冬燕上辈子就是死在了南陵郡的,她的故乡在极北之地,事实上不光是她,还有比她更早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