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朝野巨震 (第1/3页)
中车府令的落马堪称秦国官场上的巨震, 并非因为赵高多么位高权重, 其实中车府明面上不过是为君王出行进行筹划安排的机构, 实际上则是用来监视国内高官重臣的部门,而赵高更是嬴政身边的红人, 谁也没想到会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同朝为官者无不拍手称快, 毕竟谁也不愿背后长着一双眼睛。 前朝后宫本就紧密相连, 消息很快不胫而走, 加之几乎同时, 十八公子的生母——那个住在阿房宫的民间女子忽然人间蒸发,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尤其这两三天以来,宫中流言四起, 压都压不住。 道理很简单, 后宫里平白无故少了个人,且就在此后不久,赵府令便落马了,说两者没有关系谁信呢? 更有甚者信誓旦旦地声称赵高与阿房宫那位都是别国的细作, 一个被安排进入朝堂,一个则趁机潜入后宫。只是纸终究包不住火, 任他们俩再会做戏也依旧逃不过王上的法眼。 “哎,你说赵高都落网了,那她人呢?跑了吗?” “怎么可能!秦宫那么大, 防卫那么森严, 岂是她一个人说跑就能跑的?依我看, 应该也被抓了, 没准儿已经被秘密处理了……” “真的?” “当然是真的。赵高隐藏得那么深都被挖出来了,你觉得呢?!” “哎呀,别说了。现在想想,我都觉得后怕,幸好那时候没跟阿房宫那位有什么来往……” 端华宫内,众妃齐聚一堂,每当这时候总会有人在下面窃窃私语。 苦夏端着六宫之主的架子,冷眼默默听着众人的胡乱猜测,虽然面上看不出什么,其实心里早就暗自窃喜不已。 不管出于什么缘由,碍眼的人终于走了,终于不用成天看着她狐媚惑主,勾引自己的男人了。至于那个小的,更是不足为虑。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苦夏一开嗓,声音便比平常响亮清亮了不少:“本宫今日召集各位姐妹前来,乃是奉了王令与大家商议如何抚养十八公子一事。十八公子生母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正所谓母以子为贵,子以母为依,孩子若没有母亲,只怕连宗牒都上不了,也就不是王族子弟了,亦不能留于宫中。可无论如何他都是王上的骨血,总不能任其流落民间吧。” 经苦夏这么一说,刚才还在小声议论的众妃皆噤声沉默。 无它,这样一个出身甭说卑微、甚至是有问题的孩子不可能得到王上的垂青,相反只会遭其冷眼。若真的接手抚养了,恐怕王上厌乌及乌,自己的那点恩宠也就跟着到头了。 后宫里的女子一个个都人精似的,自是谁都不愿吃亏……当然,也有少数几个有意愿的。 孟长使第一个站出来:“臣妾愿抚养十八公子,将其视如己出。” 这位孟长使的年纪不比苦夏小多少,亦是第一批入宫的后妃之一,只是伴君多年一直无所出,因此位分也一直提不上去。此时她提出抚养孩子,倒并非出于什么恻隐之心,而是这么多年都不受宠,以后年老色衰就更没的指望了,倒不如养儿防老、老有所依。 苦夏笑了笑:“怕是不妥。孟meimei未曾生养,自然不知哺育孩子的艰辛与难处,何况这么小的孩子,更是磕不得碰不得、冷不得热不得……倘若有个什么闪失,王上怪罪下来,你我都担待不起。” 孟长使哑口无言,只好讪讪地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冯七子起身,开口道:“meimei虽不才,但服侍王上这些年,也育有一儿一女。对于照顾孩子,多少有些心得,定会好生养育十八公子。” 若说孟长使是为了自己的下半辈子打算,那么冯七子这么做则完全出于为母者的慈悲与不忍。和那些恩宠比起来,她更不忍心看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孩就这样被送出宫去。 苦夏叹了口气:“论起照料孩子,冯七子的确经验丰富。可你已经有了一双儿女,再加上公子高也归你抚养了,只怕meimei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