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路遇劫匪 (第2/3页)
……”嬴政扶额,朝阿胡一抬下巴,“给寡人念念近两日奏报吧。” 阿胡急忙劝道:“万万不可。太医令说了,王上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好好休息,不可再cao心劳神了。” “无妨。人活着就是要受累的,只有死人才会轻松惬意、一了百了……念吧。” 阿胡只得依言唤内侍拿来一小摞奏章,捡起最上面的一份,一扫开头,说道:“王上,这是廷尉李大人的奏报。”说着,她开始逐字逐句念:“秦王政十六年岁次辛未,露月初五,于安邑发现叛将樊於期之踪迹,官兵与之战,皆被杀。后逆犯欲出城,与守城官兵再战,士卒皆不敌,遂逃脱。经核计,两战共伤亡八十七人。臣奏请圣意,恩准加派人马奔赴各地,以早日缉凶归案。” 阿胡念完了,抬头却见嬴政呼吸骤然变粗,面颊泛着潮红,当即吃了一惊:“王上……” 话音未落,嬴政突然痛苦地捂着胸口,偏过头面对地面“噗——”地吐了口血。那淤血深红中透着黑色,分明积郁许久,溅了几滴在被褥上,触目惊心…… 阿胡见状,赶紧为他拍背顺气,同时不忘朝门外喊:“快去请太医令,王上的淤血吐出来了!” 淤血得以排出,嬴政胸腔中的憋闷感顿时减轻了许多,人也很快缓过劲来。 望向地上那一小摊红色,他先是愣住,接着喃喃道:“先王驾崩之前,也是如寡人这般呕血……” 阿胡没听明白,以为嬴政自认为命不久矣,心中不禁大骇,连忙说道:“王上慎言!王上风华正茂、身强体健,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何况此番也只是淤血郁积于内,吐出来就没事儿了,太医令妙手回春,他的话您还不信吗?” 阿胡说的自然是实话,可她仍然想不通嬴政为何听了那份奏章的内容之后立马就吐血了,虽说淤血清除是好事,但刚刚的情景真把她吓得不轻。 也不知有没有听见她的话,嬴政只是伏在床头,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那摊血迹,沾着些许残红的嘴角莫名扯出一缕凄凉的笑意:“吐得好,吐得好啊……” · 荆轲牵着驴子漫步于羊肠小道,姬丹骑在驴背上,时而抬首望望日头,时而左右环顾周遭的景致。 此时虽说已步入深秋,但天气还未完全冷下来,然而举目四望皆是满眼荒芜,枯黄的野草到处都是,依稀可见的阡陌田埂可以证明此处曾几何时还是一片沃野良田。 战乱不断、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易子而食。这一路走来,姬丹不知亲眼目睹了多少家破人亡、白骨露野的人间惨剧……而在以前,在她还勉强算是个上位者的时候,也从未如今朝这般近距离地体验民情,更是从未设身处地的了解到黎民百姓生存的艰难。 “荆轲……”姬丹不由得打破了沉默,“你有没有觉得过去的我很幼稚?” 荆轲微微朝后转过头,脚步却不停:“何出此言?” “当我还是黄金台少主时,我曾千方百计地寻求救亡图存之道,为促成合纵抗秦大计、为完成苏秦先生的遗愿而倾尽所有,不择手段……可自从我质秦以来,我发现秦国最强大的不是攻无不克的虎狼之师,也并非用兵如神的将才领袖,而是他们的百姓。每一个秦国子民都深爱着他们的国土,都愿意为国而战,这样的凝聚力是其它六国任何一国没法比的。百姓丰衣足食,国君励精图治,这样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不实现一统天下的大业……”后面的话她并未往下说,想想自己母国的子民,一个个却恨不得别国早些打进来,天天盼着改朝换代能让他们脱离苦海。 她以前想不明白,现在却已领悟——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而今看来,她年少时的所作所为不仅幼稚,更是无知。 逆潮流而动,终究有违天道,必然自取灭亡。 荆轲拉着驴绳,思忖片刻后道:“无论最后是谁一统天下,都与我们无关了。” “是啊,无关了……”姬丹垂下眸字,喃喃重复了一遍。 荆轲此时突然停下脚步,目光警惕地环顾四周:“有情况。” 姬丹见状,全身绷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