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5页 (第2/2页)
也赞同可不容易。 不过来说项的,也只有王小二一家而已。说到底,这还是赵秋秋的本事。王大伟心里另有一番想法,嘴上仍道:“我那儿有五亩地的甘蔗呢,总归会让大家都学会。不过是分批次来罢了,这回是王壮山他们,下回就能轮到你老丈人了。” 王小二得了这个话,也觉得能和媳妇交代了,喜不自胜的走了。 王大伟也不是唬他,他打算让村里愿意干活儿的,有一个是一个,六个人一队,两个人一组学习熬糖,直到全村人全部学会为止。 今年自家只付他们少许力气钱,到了十月收获了罗汉豆,旱地就全种上甘蔗,明年就让他们自行熬糖,再由王大伟出面去和各个药铺谈生意,从中抽一成利润——他也不是白教本事的。 这样弄上一年,难民们家家都盖得起新房了,而他不用亲自熬糖做体力活儿,也能有收入。说到底,王大伟自认为还是一个靠脸……不是,靠脑子吃饭的人,干体力活儿不是他的强项呀。 说干就干,这日下午石辘刚刚修好,王大伟便让王壮山等人去地里砍些甘蔗来。 “也不用太多,砍个十来根,一百斤多点儿吧……”地里的甘蔗粗壮,一根就有十斤上下,汁水丰沛,再用上石辘,一百斤甘蔗能榨出来五十斤左右的甘蔗汁。 村里人家用的大铁锅,一锅整好能装五十来斤。 王大伟让他们六人小组自己商量,两两一组,一组人去山上砍柴,一组人负责榨甘蔗汁,一组人熬糖,轮流着来,保证每个人都能学会没个步骤。 每日工钱都是一样的,一人一天给五文钱。在村里算是不少了,盖因榨汁、熬糖都是体力活儿,一刻也不能停的,耗力气。 大家听了他的安排,也觉得十分合理,并没有人争抢,十分妥当的排好了顺序。次日一早,六人便在王大伟的指挥下开始熬糖,先从榨汁开始。 有了石辘,榨汁的速度和效率都提高了不少。一组人分工明确,一人拉石辘,另一人休息顺便撇浮沫和杂质,拉上半个时辰便轮换一番。 村里有空的人也跑来围观。他们已经从王小二口中听说以后自己也有机会学习,但对于这些第一批学员,还是十分羡慕眼热的,便站在一旁观摩。 看着看着便有人觉得那石辘眼熟:“我们家后院好像也有一个?”那东西是他们寄住的主家随便堆在后院的,他们还以为是懒怠挪动的废石料,上头木头都糟了,看不大出形状…… 王大伟便道:“是的,按理说村子原来是做石蜜的,这石辘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你们若是得空,可以去山上砍些木头提前修整一番,榨汁费时,要是能两台石辘一同榨汁,便可以省不少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