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死后我立刻反了_第110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0页 (第2/2页)

开了自己生活了十年的州郡。

    故事讲到这里,我打断了他,指出了他没有通过县试的原因:

    “大禹朝的考试,考官评卷时是要顾忌考生名声的,可名声这玩意的水分太大了,在县试的实际运作之中,往往是哪家考生给考官塞得钱多,哪家考生就注定及第了。”

    徐玉阙对此表示赞同,他也认为,与盘根错节的各大世族相比,寒门出生的子弟,能够入仕的机会过于渺茫了,就算真的踏入仕途,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奋斗了一生,还是一个九品小官罢了。

    在大禹国中,除了老王爷的边军,贫民是没有上升的通道的。

    不甘一生碌碌为为的徐玉阙就此“落草为寇”,从饱读圣贤书的儒家弟子沦落为混迹在江湖之中的地痞流氓,所用时间不过短短半年。

    这半年见,徐玉阙去了很多很多地方,见识到了书中没有描述过的,最真实的人世。

    与书中描述的淳朴善良的百姓不同,大部分的百姓一生一世被束缚在土地上,除了种粮的田和家长里短的破事以外,什么都不在乎。时代的局限和政策的制约是凡人无法摆脱的锁链,百姓们大都目光短浅,缺乏想象力,他们尖酸刻薄,他们小肚鸡肠。

    他们并没有书中描述地那样完美,但正因为这些缺点,他们鲜活无比。

    芸芸众生,世态万千,温顺谦卑的良民,穷山恶水的刁民,说到底都是在努力地活着凡人。

    徐玉阙深入乡村,也踏足过市井,于庞大繁杂的世界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跋山涉水,亲见了社会的众生百象,体会到了世家子弟体会不到的饥饿。他曾身染急病,险些死去;也曾路遇猛兽,险些丧命虎狼之口。一路上,既吃过好心人施舍给他的包子,也为了半个馒头与乞丐打过架。为了生计,他偷过路人的钱包和酒楼的食物,也曾联合地痞无赖设局骗人。

    最后,徐玉阙,这个师门中最乖顺的孩子,依仗着自己的心狠手黑,成为了一队游侠的首领。

    游侠,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在下等人眼中,他们是上等人的走狗,在上等人眼中,他们不过是蝼蚁一般的废物,他们在夹缝之中生存,收获了这世间的大部分敌意。

    他们给官员和富商打下手,帮助官员征税,帮助富商押运货物。徐玉阙这一次来到京城也是帮富商运货,他们在路上救了富商一命,富商是个知恩图报的好人,多给了他们好几倍的价钱,让他们能够在京城好好地享受一段时间。

    可是这样下去并不是个办法,银钱终究会有花完的一天,他们必须寻找新的财路。

    徐玉阙打算铤而走险,插手盐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