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节 (第2/2页)
弟两个相对无言。 然后,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算了,不说这些。”平国公深深呼出一口气:“我今日提也提了,程军医不肯点头,可怪不得我。我写信将此事告诉母亲一声,接下来他们祖孙要如何,我也不管了。” 贺凇听得失笑不已,看兄长一脸郁闷,也不忍心再多劝了。 平国公原配朱氏死得早,这些年,平国公只纳妾室,并未续弦。妾室生再多的儿子,也是庶出,丝毫动摇不了贺祈的地位。 可见兄长心里,对嫡子贺祈的期望甚高。 贺祈幼时聪慧过人,天赋出众。可惜被骄纵过度,颇有越长越歪的趋势。平国公口中不说,心里却是恨铁不成钢的失望。 “你还没吃过早饭吧!”平国公问贺凇。 贺凇点点头。 平国公立刻道:“我命人送些早饭来,正好我也再吃一些。之前我盘算着怎么张口提亲,只吃了六成饱。” …… 一锅热粥,一盆馒头,数道菜肴。被兄弟两个一扫而空。 平国公吃了十成饱,心里的郁闷和怒气也渐渐散去。忽地对贺凇叹道:“三郎有二郎一半懂事争气就好了。” 对贺袀的夸赞之意,毕露无疑。 提起长子,贺凇目中有了笑意,口中却道:“二郎年长几岁,三郎还小。待娶妻生子后,性子沉稳下来,定会有出息。” 平国公目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愿如此。” 如果贺祈任性胡闹下去,便是请封了世子,也未必能服众。 贺袀年少有为,颇得皇上青睐,又有大皇子撑腰。对贺祈岂能心服口服? 贺家长房二房若不齐心协力,只怕日后会有两房相争之忧。 这一层隐忧,便是亲如兄弟,也不能诉之于口。 平国公暗叹一声,转而将话题扯了开去:“鞑靼去年大败一场,今年休战求和。国书呈至朝廷,鞑靼太子想求娶公主,为表诚意,只领了两百亲兵入关。不出两个月,鞑靼太子一行人就能抵达京城了。” …… 这位鞑靼太子的亲娘,是柔嘉公主。 柔嘉公主是宣和帝的meimei,二十年前和亲远嫁给了鞑靼可汗,做了大阏氏,三年后生下一子,取名癿加思兰。 老可汗子嗣不旺,其余三位阏氏所生的皆是女儿。另几个儿子的生母身份太过低微。癿加思兰自幼聪慧,颇得老可汗欢心。八岁那年,就被立为太子。 可惜的是,太子立了还没一年,老可汗就病重不起。 鞑靼是游牧民族,逐草而居,以强者为尊。一个九岁的孩童,显然无法担起可汗的重任。 老可汗思来想去,决意将可汗之位传给胞弟卜赤。卜赤和老可汗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也是老可汗最忠实的左膀右臂。 在老可汗的病榻前,卜赤立下毒誓,待侄儿成年后,就让出可汗之位。 老可汗一死,卜赤做了新可汗。按着鞑靼习俗,顺理成章地接手了老可汗所有的阏氏。柔嘉公主忍辱委身新可汗,将儿子抚养长大。 如今,鞑靼太子已十八岁。 柔嘉公主亲自写了国书,为鞑靼太子求娶大楚公主。 公主远嫁和亲,在大楚朝并不鲜见。边关常年打仗,每年不知要死多少军汉,还要消耗大量的钱粮。为了征丁养军,大楚朝国库年年空虚。 身为一个勇武好战的天子,宣和帝从来没有放弃扩张疆土彻底将关外草原收归大楚的想法。不过,这显然不是朝夕之事。 嫁一个公主,换来几年的休养生息,怎么看都是极合算的事。 当年柔嘉公主嫁去鞑靼,大楚和鞑靼休战了五年。边关也难得平静了五年。 和亲一事,平国公和贺凇也是赞成的。不过…… “大楚只有两位公主,不知皇上是否舍得爱女和亲远嫁。”贺凇低语道。 十五岁的寿宁公主元乔,是裴皇后嫡出。十四岁的康宁公主,是宫中的顾贤妃所出。寿宁公主聪慧貌美,颇得皇上喜爱。康宁公主温柔和顺,顾贤妃不得圣宠,这对母女在宫中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宣和帝若有和亲之意,会令谁远嫁? 是嫡出的寿宁公主?还是庶出的康宁公主? 平国公眸光一闪,淡淡道:“和亲之事,自有皇上圣心决断,无需你我cao心。鞑靼野心勃勃,屡屡进犯边关,是我大楚朝的心腹之患。” “便是和亲休战,边军也绝不可懈怠。” “大楚总兵力约有三十万,边军就占了三分之一。每年为了养十万边军,衣食兵器战马辎重种种,加起来就用去四成税赋。我们贺家世代为将,镇守边关。我们在,则边关无忧。若边关有失,你我只得以命殉国。” 贺凇神色一凛:“大哥说的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