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页 (第2/2页)
不多,抄写简单,但是这次恩科,这么多题目,用以前的方法就不行了。 林如海灵光一闪,想起摆在工部的印刷机,他一直以为那是林禹州为了帮季盛彦印“福”字做出来的,原来他那时候就想到了变革恩科试题吗? 第76章 红楼梦一场(82) 季朝百姓第一次明白日新月异这个词的意思, 昨天还在为高产的土薯,红苕高兴,今儿就可以去府衙领最新的玉蜀黍和小麦,每个村还能免费领用最新的农具,最壮实的牛。待到秋收时,府衙又推出了新的收割农具,百姓节省体力的同时, 还能收获更多的粮食,不像以往那样, 很有些穗子由于收获不当,落在了田中。 朝廷将种田方式编撰成册, 发放到各地, 各地府衙安排人学习,同时将新的农具新的作物推广开来。农田丰收,田赋减免, 让百姓家中多了余粮, 也让他们多了时间,于是城郊建起了各式工坊,水泥工坊, 砖块工坊, 粮食加工工坊等等,甚至还有专门让女人工作的织布工坊以及大型绣坊。 工坊建立, 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 围绕着商业区又出现了很多餐饮小店, 一个美食街自然而然的形成。商贾往来,让季朝的钱财流动起来,也让国库越来越丰盈。 季盛彦登基第一年,季朝税收翻了两倍不止,登基第二年,季朝建立了两个大型粮食基地,一个在关外漠东,一个在江南太湖,只这两地的粮食产量便可养活季朝一半人口。除此之外,沿海出现多个港口,海军的建立,新式海船的出现,热武器的使用,让季朝成为东方海域的霸主。 季盛彦登基第三年是科举之年,不过此时科举已经变革。取得举人功名的学子可以参加会试,成绩出来之后填取学院,被学院录取后,在学院读满三年,方能取得进士功名。成绩优异的进士可参加官考,合格者被朝廷录用。 如今季朝最有名的学院有四所,一是由国子监改组的京师大学院,一是由太学改组的季朝律法学院,这两所学院都在京城。剩余两所,一所是渠城商学院,由原来江浙的四所著名书院合并而成,林禹州曾经就读的书院就在其中,他如今是渠城商学院的荣誉学生,学院里还挂着他的画像。最后一所学院是专门为军队培养人才而建立的,雁门武校,设在晋城。 科举大年将是这四所学院争夺生源的最好时机,京城也变为他们交锋的场所,面对虎视眈眈的四位校长,即便是林禹州也要避其锋芒。 二月出头,北方的天气还是很冷,林聪从柴房里扒拉出煤块,将它倒进煤炉里,待火劲起来,他才去叫醒他的妻子小花。如今林聪已经成亲一年,小花已然怀孕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