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3页 (第1/2页)
大宋有“不因言获罪”的律法,所以坊间传闻再离谱,也没有人将传言者给抓起来,这也勾起了大宋百姓的创作欲望。一时间,关于“道君皇帝地府一月游”的话本纷纷出现,还衍生出“道君皇帝惩贪官高俅”这样的戏曲。 等林禹州知道这则传言时,它已经被大宋百姓完善的有鼻子有眼的,他差点还真信了。 这则传言是曾纡对林禹州说的,一段时间的相处,曾纡大概了解了林禹州的性格,只要不碰触他的底线,还是很好相处了,所以说话间的语气玩笑居多。 林禹州听完感叹,包青天真是大宋百姓的寄托,他几乎扛起了大宋的半个脊梁,有他的精神在,大宋百姓才能从灰暗的日子得到慰藉。 林禹州敲了敲桌案边缘,试探性地问曾纡:“朕记得仁宗皇帝曾经御赐给包龙图三口铡刀,如今这三口铡刀还在开封府吗?” 曾纡点头,“包龙图离世后这三口铡刀便一直停放在开封府后库中,因这三口铡刀沾染了太多血腥,一般官员压制不住,自包龙图后再无人能用了。” 林禹州眨巴下眼,这三口铡刀是后人文学杜撰的,历史上并无,若这个世界有,难道这个世界是水浒传综合七侠五义?要是这样,那他穿的也太不是时候了啊,他想去仁宗时期,想见包拯,公孙策,展昭,白玉堂…… “皇上,皇上?” 曾纡的呼唤让林禹州回了神,也让他知道自己是看不到御猫和白老鼠了,他收敛心神,肃声道:“大宋需要第二个包龙图,朕要给这三口铡刀找个主人。” 曾纡神色严肃,朝林禹州行了一个大礼:“陛下圣明!” 林禹州让曾纡退下之后便朝福宁宫走去,刚走到书房门口,就看见一脸苍白的赵桓。 坊间的传言赵桓也听到了,林禹州不在意,但是赵桓却很在意,他非常清楚若是按照他梦中的轨迹走下去,死后一定会下地狱。 进了书房之后,赵桓朝林禹州行了三叩九拜大礼,一谢他的救命之恩,二谢他的就世之恩,三谢他给予他二次生命。 赵桓诚恳地说着:“像我这样的人,死后下十八般地狱还是轻的,我对不起赵氏列祖列宗更不对齐大宋百姓。” 林禹州不置可否,有些错误嘴上说是不作数的,需要实际行动来弥补。 “父皇!”赵桓突然改变了称呼,“儿臣定然会珍惜这次机会,多学多看,为了大宋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林禹州搓了搓手臂上的鸡皮疙瘩,扯着嘴角很不客气地说道:“我并不想要你这样的倒霉儿子,你别喊我爹。” 赵桓慷慨激昂的心情被林禹州一句话碾成了渣渣,他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