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8页 (第2/2页)
报内容,道:“孙坚有能力,也聪明,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林禹州叹了口气:“但愿如此。” 三国时期涌出了人才不少,但真正能以一敌百的却也就那么几个,百里挑一的将才就更少了,更别说出类拔萃的官员,乱世之中出人才,但再多的人才都经不住林禹州用。 想到官制改革,林禹州捏了捏眉心,他掰手指算了算,还真是凑不齐这么多有能力的官,“只希望诸葛孔明,司马懿这批人才能快速成长,否则有好些上了年纪的官员都不能正常退休了。” 季盛彦眼角闪过一丝笑意:“不用担心,第一届科考,总能淘出些有用人才。” 就在青崖和吕布忙着在阳人城劝降孙坚父子的时候,林禹州和季盛彦忙着官制改革的时候,三辆简朴的马车载着众多的简牍文章来到了洛阳,这三辆马车的主人,便是鼎鼎有名的蔡邕。 蔡邕一路北上,也是历经坎坷,路上除了占山为王的黄巾残党,还有各自割据的诸侯,直到接近洛阳,才慢慢平静下来。进城之后,看着热闹的街市,笑闹的百姓,他差点儿以为自己一路走来看到的惨景是做梦所至。 迎接蔡邕的是郭嘉和荀彧。郭嘉来洛阳后,林禹州就将考核官员的事宜交给了他,忙了好几个月,总算能稍稍清闲下来。荀彧则一边教导刘协,一边整理朝廷财政,也是忙了很久。 蔡邕在洛阳有府邸,是个三进宅院,充满了书香气息。荀彧和郭嘉得知后,只将朝廷准备的府邸地址告诉了蔡邕,至于他愿意住在哪里,全由他自己选择。 将一切都安排好后,又休息了一晚,蔡邕第二日并没有觐见刘协,也没有去拜见林禹州,而是请荀彧叔侄来自己府邸做客。 蔡府的书房很宽敞,放置了很多竹简案牍,蔡邕将这些规整好,准备在洛阳学院建立后,将其变成纸质书籍,听到荀彧叔侄已到,他才停止手中的动作,走出去迎接。招待荀彧和荀攸的地方是后院的一座八角亭,这里依假山傍流水,远可看碧蓝天穹,近可观傲骨□□,风景十分不错。 蔡邕带着两人坐到亭子里后,立即有女婢端上茶水点心。 荀彧出门时就猜到蔡邕请自己跟荀攸的原因了,果不出所料,他们才喝完茶,就听见蔡邕问道:“高祖曾立有规矩,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荀家对大汉忠心耿耿,为何会支持董卓?” 荀攸垂下了眼眸,汉高祖为什么立这个规矩,大家心里都清楚,对于董卓封摄政王的事情,他和小叔在凉州时就多有讨论,朝臣也是议论纷纷。这件事情不管别人怎么看,他是支持的,奉旨摄政要比专权夺政更有说服力,更别说董卓做的比他们预计中的还要全面和干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