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7页 (第1/2页)
殿试结束后,学子们离开皇宫后都各回各家,像诸葛瑾,司马朗这些有背景的,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不过寒门子弟也不是无人问津的状态。最近洛阳不知从哪儿刮来了一阵风,很多富户瞄准着殿试上那些没有婚配的男子,准备殿试放榜后,就寻媒婆上门说亲。 科考的影响不止如此,如今在洛阳,家中富裕的,会将孩子送入蒙学,家中贫寒的,会将孩子送入义学,不管哪种方式,百姓都会让孩子读书识字,而攀比孩子的成绩,也成了家长们最喜欢做的事情。虽然这种攀比导致很多学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让“别人家的孩子”提前成了全民公敌,可受这股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读书识字,官员们也乐见此事发生。 普通百姓都受到了这么深远的影响,更别说读书人了。他们从参加殿试的学子口中,得知了皇宫的辉煌,殿试的隆重,怎能不心向往之?了解到以后“进士出身”会是做官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些持观望态度而没在今年参加科考的学子,全都悔得不行。他们明白,明年参加科举的人数会是今年的好几倍,难度也会比今年更甚。 这些纷纷扰扰的事情完全没影响到林禹州,还有三天季盛彦就要离开了,他将手头上的事务推给了郭嘉代为处理,自己则跟季盛彦在家整整待了三天。 胡天胡地的三天一晃而过,天蒙蒙亮的时候,林禹州在家门口送走了伴侣,儿子和女儿。看着家人远走的背影,林禹州叹了口气,直到年节,他都要过孤家寡人的日子了。 直到完全看不见前方人马了,林禹州才收回目光,他对身后的管家说道:“备车,去皇宫。” 管家低声应“喏”,今日是传胪大典,马车一早就备好了。 传胪大典这种说法是林禹州提出来的,为此还特别设置了传胪官,由黄门侍郎担任。举行传胪大典的地方跟殿试的地方在一处,都是嘉德殿。 林禹州到达嘉德殿的时候,这里人声鼎沸,宫女和小黄门来来回回忙着布置着殿前广场,鼓乐班也是早早到达,这一次他们居然还用上了编钟。 掌管演乐的承华令看见了林禹州,匆匆跑来,“拜见将军!” “起来吧。”林禹州摇了摇手,“传胪大典用的礼乐是你们新作的?” 承华令佝偻着背,小心翼翼回答道:“六月前接到陛下旨意,命太予乐署和黄门鼓吹署为传胪大典作新曲。” 林禹州点头,“回去忙吧,不用在意我。” 承华令走后,林禹州嘴角浮起笑意,连奏乐都想到了,可见刘协对科考的重视程度。太予乐署和黄门鼓吹署是东汉乐府,专门收集编纂各地歌谣,改编创作乐曲等等,属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