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_第10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0节 (第3/3页)

只能救得了他们一时,却救不了他们一世。”

    “他们只有经历过,才能从中得出解决的经验,而不是你把洪涝停止,让他们从此以后只依赖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这样下去,那些人可是会废的。”公孙起道。

    “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道。”

    “一场洪涝,让南方损失了多少人口,更别说还有无数附加的东西。”

    赵燕歌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建设的东西被风雨给摧毁,让他的心血付诸东流。

    “有些事情不破不立,就像你说的,百姓们的房屋不坚固,等这次灾难过后,我们给他们建更好的不就行了。”

    “到时候我们就把地势、排水、漏雨还有冬天炕头的情况都给考虑到,争取以后给他们来个一劳永逸。”公孙起道。

    “还有堤坝拦截、分流等问题,也要考虑到。”赵燕歌接着道,心头不由轻快了一些。

    大毁灭过后是就是新生,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南方洪水整整肆虐了十几天,稻田被淹死,房屋被浸泡,等到洪水退去,就给百姓们的是一片狼藉而衰败的家园。

    无数百姓看着自己被毁的家眼中流下泪水,伤心的痛哭。

    一时间,哀鸣声不绝于耳。

    除却郡完好保存,还有一些县没有遭受到太大的破坏,村庄已经全被洪水淹没浸泡。

    把人类好好的玩弄一番后拍拍屁股就毫不留情的离去,留给大秦半个百废待兴的疆域。

    南方的情报系统已经瘫痪,除却某些特殊的渠道还不受灾难波及之外,中央几乎都快和整个南方断了联系。

    稻田被淹,就意味着今年大米的产量减少并趋向没有,让大秦的粮食储备量一下缩水一半。

    不过好在中原人一直都有屯粮的习惯,不至于灾难一来地区也跟着立马断粮。

    与此同时,赵燕歌调了北方粮仓的粮食前往南方,南方沿海区域也捕捉了更多的海鲜运往南方的受灾区。

    等这场风雨尘埃落定之际,百官们发现这次洪涝灾害减少的人数和财务都比以往要少。

    这都多亏了赵燕歌当初给地方官员“开仓放粮”的权限,要不是官员们手中有这个权限,等请示中央,一个来回,百姓们黄花菜都凉了。

    “好了,这次朝会我们讨论南方受灾一事,该如何做到预防、控制并善后等问题。”朝会上,赵燕歌道。

    百官们纷纷献策。

    第119章

    人类和洪水抗争一事从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

    最出名的就是大禹治水。

    他当时选择了“堵不如疏”,如今大秦的分流用的其实也是这种办法。

    只可惜时间上不够,河道分支挖的不够多,这才对这场洪水没有造成多大影响。

    “陛下,南方的各个堤坝得加高加厚,一般来说,只要堤坝不坍塌,河流就蔓延不到岸上去,无法造成土壤流失,这样一来,南方的受灾情况就不会这么大。”

    “同时我们也得警醒洪水的汛期,提前做好防御工作,这点,臣推荐道家、阴阳家、农家的人担任这个职责。”有官员道。

    不管是道家、阴阳家还是农家,对观测天象都很有一手,想要提前预防,这几家人就属于这其中的专业人才。

    至于善后,赵燕歌的“以工代赈”措施被满朝文武所接受。

    这样一来,百姓们有了新的房屋,大秦也有了更多能用的人手。

    洪涝没有干旱的时间长,可就是这短短的期间,所造成的破坏一点不亚于干旱。

    整个南方都百废待兴着。

    南方地方官员们收到来自中央的指令之后,就知道他们接下来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大工程,这个工程跨越区域范围广,时间也会很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