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节 (第2/3页)
会这么早来。 何夏淡定了,何弘超却气愤不已:“姐,那老太太跟你一样都卖茶叶蛋,抢咱们生意!” 何夏低着头将洋锅子端到炉子上:“这个地儿也不是咱们租下来,咱们能摆,别人也能摆,这茶叶蛋也不是你姐我发明的,我能卖,人家也可以卖。” 何夏说的道理何弘超都懂,何弘超就是气不过。他就坐在何夏的边上,眼风一直往老太太那边嗖嗖嗖地刮。 镇上的车站就那么点大,人流量虽然多,但购买力却还是不太够。何夏往常一天煮60个鸡蛋有时候都卖不完。 而车站的特殊地点意味着她卖的茶叶蛋几乎不会有回头客。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太太也在门口摆摊,将本来就不大的市场瓜分了一半,味道好还是不好,并不是特别重要。 就像现在,明明老太太煮的茶叶蛋比何夏煮的茶叶蛋味道要差上一大截,但因为是一锤子买卖,加上鸡蛋金贵,不好吃大家最多是说上几句也就完了。 何夏上午煮了三十个茶叶蛋,到了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还剩下八、九个。 何夏回到家,何树国和何弘义在院里给人家做沙发。 做出去卖的沙发和做给自家用的不一样,像何夏那么简单粗暴的直接用圆木来做的肯定是不行的。 何树国都是将木头刨好,再细细的拼接,沙发座和沙发靠背也是用新的一大块的木头做的。 做好后上上桐油,再放上彭文慧做好的沙发垫,和外面买的沙发也没什么不同了。 凭借着这份做沙发的手艺,何树国又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村里有要嫁娶的人家来找他定沙发也就算了,外村也有闻讯而来的。 订单有些多,何树国一个人做不来,便将何弘义拉来做了义工。 何弘义作为家里的老大,何树国的做家具的手艺早就传给了他。 父子俩联手,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实在忙的时候,何爷爷也是要过来帮忙的。在他们忙的时候,家里的小卖部都是让关琼英来管的。 一家人各有各的事业,一时间气氛好极了。 何夏剩了那么多鸡蛋回来,彭文慧都惊了:“夏啊,今天鸡蛋不好卖吗?” 何夏将手推车推到房檐下放着,那头一回来就跑到水缸边打水喝的何弘义道:“车站那里又来了个卖茶叶蛋的老太太,我姐生意被她抢走了。” 彭文慧皱着眉头:“车站才那么大点儿地方,两个人卖茶叶蛋,以后生意肯定不会好了。” 何夏只卖了一个星期的茶叶蛋,除掉卖鸡蛋的本钱和卖料的本钱,她才挣了十块钱左右。往后生意不好了,肯定就挣不了这么多了。 但何夏也并不着急,她从后市而来,会做的小吃并不少,随便做出一样出来在这个时代都能赚到钱。 回来的一路上,何夏想了很多个目前这个阶段既轻省又赚钱的小吃。 何夏想到的是做包子。 她们这个地方地处南方,计划经济时代才刚刚过去,包子馒头在他们这个小镇上还是没影儿的。 而包子馒头也是十分公认的方便便捷。 何夏手里有这几天做生意攒的钱,有之前没花的存款,也有何爷爷赞助的那十块钱。何夏也去供销社问过面粉的价格。 这个时候的面粉分为三种,分别为富强牌,建设牌、生产牌,其中富强粉为精细面粉,也被称为饺子粉,价格高昂,另外两样便是普通面粉,比起富强粉,这两样面粉的价格便低了很多。 包子馒头用普通面粉就能做。 下午何夏煮了十个茶叶蛋,加上早上剩下的也有二十个了。卖完这二十个鸡蛋何夏就收摊了。这时候买面粉这样的精细粮食还是需要票的,何夏不是城里人,她没有票,但每个供销社都会有一些超出供应外的商品,在和销售员你来我往的暗示一番后,何夏以两毛钱一斤的价格买到了二十斤面粉。 再花钱买了十包酵母粉后何夏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花两毛钱买一斤面粉何夏并不亏,要知道面发好了一斤能做四五个馒头呢,要是馒头再小一些,一斤甚至能做七八个,一个馒头卖五分钱那还有的赚呢,要是做成了包子,那利润就更多了。 傍晚回到家,何夏去后院砍了两颗包菜回来,又去割了一小篮子的韭菜放在厨房里,睡觉之前她将面揉好放在灶台上醒着。 第二天她起得比平时更早一些,她先到厨房将包菜剁成末,加了菜籽油盐巴酱油五香粉等东西调味。鸡蛋打散热油下锅,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