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页 (第2/2页)
说。” 蒋鹤山只有一个女儿,才六岁,还没取正式的名字,一直大姐儿大姐儿的叫着。可是蒋鹤山就她一个孩子,虽然不说百般宠爱,也从来被让她吃过苦。 现在这孩子一下子没娘了,还是因为这种令人不齿的原因,将来说亲,恐怕也说不上好人家了。 现在蒋夫子又好了,蒋鹤山还得去外地当官,将大姐儿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想想他meimei的下场,蒋鹤山对他老子教育女儿的水平,就不是很信任。 赵霁放下碗筷,看着满面苦闷的蒋鹤山说,“不如让你女儿给我做徒弟吧。” “什么”蒋鹤山一激动,面前的酒杯都被他碰倒了。随即又颓然道,“可惜她只是个女孩儿,今年都已经七岁〔虚岁〕了” 赵霁珲不在意道,“仙人教我治病救人,可不分病患是男是女。既然女人也要得病,你女儿就可以学医。你让她跟着我学,找个脱离世俗的身份,以后凭自己的本事吃饭。要是把她留在家里,将来不过是随意找个破落贫苦的人家,让你女儿去吃苦。” 就算蒋鹤山知道,道姑药婆的地位都不高,但是他更希望女儿将来有好日子过,不用受苦受穷。 心下有了决断,蒋鹤山拿起一个空杯子,亲自斟满酒,双手捧着递到赵霁面前,“那我先替小女谢谢小神仙了。” 赵霁喝了他的酒,事情就算定下来了。 赵霁决定收蒋鹤山的女儿做学徒,也并非是突发奇想。 他原本就想收几个学徒帮忙打下手,可是年纪大的孩子,思想观念已经定型,想要教这样的人做外科手术,恐怕千难万难。 收年纪小的孩子当学徒,又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在学医的同时,肯定要适当的学习一些文化课才行。但是赵霁不会教文化课,他自己的文化课都不行,只能勉强看看小说,拿什么教学生。 这样一来,蒋鹤山的女儿就是不错的人选,她出生在士人家庭,这个年纪肯定已经开始识字了,如果还想多教些文化课,这不是还有蒋夫子代劳吗。 将来要是有了其他徒弟,凭借这层关系,还可以让蒋夫子一并代劳。反正他也不打算收太多学徒,最多三五个人,到时候在家里给他们开个小班。 赵霁的算盘打得啪啪响,然后又问了一些蒋大姐儿的情况,然后蒋鹤山笑了一下说,“三百千都能成颂了。” 这姑娘是天才儿童啊,才刚刚六周岁,就认识这么多字。 当然,在这个时代,六岁能识字还不足以扬名,得要六岁能作诗,才有资格名动京华。 而建安城的高门中,似乎并不缺少这样的天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