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页 (第1/2页)
一连否决了好几个方案,赵霁都有点心灰意懒了。 蒋旭选好一匹浅紫色的布,怯生生的对肖娘子说,“肖奶奶,我选好了,你可以把我的裙子做大一点,这样我就可以多穿两年了。” 肖娘子笑着说,“旭儿真乖,小小年纪就知道节俭持家。可不能跟你师父学,使钱大手大脚,心里也没个计算,刚刚肯定还嫌我小家子气呢。” 赵霁讪讪的笑着赔罪,他刚才的表情太明显,被肖娘子看出来了。 肖娘子摇摇头,“主持中馈是女人学的,我们家保儿是男子汉了,觉得计算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值当,不屑于此等小道。为娘我也不难为你了,还是教教旭儿,等将来你老了,就让徒弟伺候吧。” 听到她这话,突然给了赵霁灵感。肖娘子说道计算,他就想到数学。 他可以教肖娘子和蒋旭数学和统计方式,让她们用来记账。说到记账,他又想到手帐日记。 赵霁记得,以前有个同科室的女同事,就非常喜欢做手账记录自己的生活轨迹,还做成立体式的,非常漂亮。 赵霁之前还在发愁,以他的水平没办法教蒋旭文化课,想要找蒋夫子代劳。可是仔细一想,他招幼童当学徒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再让蒋夫子去教导的话,不是跟招收幼童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吗。 今天他突然联想到,可以通过让蒋旭写日记的方法,来完成她的文化教育。 让蒋旭自己看书的同时,每天记录下自己的生活轨迹,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来完成文化教育。与此同时再教授她医学知识,让她随时做好笔记,然后每个月让她写学习报告,说起来这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肖娘子身上,让她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 为了让这种记录不要太枯燥,可以让好几个人同时写日记,再互相交换观看,就像是发微博或者朋友圈一样。 其实这种方法早在手机出现之前就有了,叫做交笔友。其中除了跟陌生人互相通信之外,也有原本就认识的人,互相传看彼此的日记,赵霁的伯父,就有一本年轻时写的交换日记,有天不小心被堂姐赵青翻出来了,然后他们两姐弟就偷偷的看了,这才发现大伯年轻的时候竟然还是文艺青年。 后来赵霁知道,大伯可以也不是文艺青年,只是想在别人面前展现更好的自己,就像后来人们喜欢在朋友圈中展现更好的自己一样。 无论如何,赵霁觉得自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为了以身作则,他决定自己也要写日记,为了扩大影响力,夏家的夏鹏夏霄,还有夏莲儿也可以加入进来,至于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